第四百五十二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4/4页)

大军正常行军,不过日行六十里。但南归途中,因为不用带粮食,走到哪吃到哪,所以可以快一点,陆路至少日行八十里,部分水路可以百里。

大明如今还是越往北粮食越紧张,所以能吃南方粮就吃南方粮,免得往返运输浪费。

短短一个月的行军后,两千里的路程就走完了,五月十六这日,正式回到南京。

朱常淓亲自出城,一路到镇江金山渡迎接班师大军,再一起回京,礼遇之盛,堪称大明之最。

谁让这是光复北都的大功,比此前历次胜利,都更值得礼遇。

朱常淓还宣布,全国范围内,免除田赋丁税一年,以庆贺光复故土。但商业税并不免除,余粮也都需要按官府给的保底价向百姓收购,毕竟饭还是要吃的,如果一年不收粮食,朝廷根本撑不住。

各省百姓闻讯,免不了鼓腹讴歌,普天同庆。那些吃惯了鞑子苦头的,更是喜极而泣,南京街头和这一路上,到处都是真心拥戴夹道欢迎的百姓。

朱常淓为了示功讲武,也是难得地骑马而行,穿上了如同《出警入跸图》上一样的凤翅抹金冠、银鳞金龙纹甲。并赐朱树人并辔而行、只落后一马头。

但满朝文武、围观百姓,并无觉得不妥,这是北伐中原、恢复故都之功应得的。

回到南京紫禁城里,自然又是繁琐的赐宴接风,并且给有功将士各个赏赐升官。

一时之间,大明朝廷又封出去足足五六个杂号将军号、多封了七八个侯爵。

而曹变蛟、黄得功二人,更是被封了公爵——大明已经很多年没有封公爵了,但当初朱元璋开国、朱棣篡位时,也都是封了公爵的。如今恢复中原之功,当然也当得公爵。

刘国能李辅明张名振等等,火候多多少少还差一些,后续还得指望北伐草原、或者对辽东建奴最后一击时多立功,有生之年或许还有可能,其中年纪大的那几个,就没什么希望了。

另外,连带着李定国等年轻将领,也因为最后跟豪格在内黄县的大决战时,表现突出,治军严谨,在清军主力杀入明军大营后,还能保持住那些趴堑壕的部曲不崩溃,跟清军缠斗到底,为最终痛歼清军主力创造了条件。

所以李定国也被封了伯爵,作为一个西贼降将,错过了救亡之功,眼下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他还年轻,后续对满蒙的深入打击如果能再立奇功,希望还是很大的。

将领、文官们一一封赏后,最后只剩一个朱树人本人,但他却是功高难赏了,他已经是一字的亲王,大明最高的武职也早就是了,没什么好给的。

好在朱树人也不在乎这些,他这人只要闷声发大财掌实权好了,虚名不重要。

……

花了几天时间,处理完一切封赏升迁,君臣之间总算空闲下来,有时间讨论一下后续的平贼时间表、未来数年的大政方针。

五月二十日,朱树人回南京后第四天,朱常淓再次单独召他入宫议事,还没有召其他阁臣,反而让女儿朱毓婵陪同,以家宴的形式,显然是便于朱树人直抒己见,搞一言堂了。

酒席摆好后,朱常淓就虚心纳谏地请教:“卿以为,扫除草原残敌,尚需大明几年时日?会让财政长久枯竭么?北方光复,需要几年才能恢复元气?自行筹粮支持大军征剿所需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