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鄂王爷想的,都不是他活着时候的事儿(第3/6页)

有了这一大笔银子,彻底灭清之后,大明就能更快恢复元气,进行东北的深入掌控、建设。将来也能更快恢复到休养生息、逐步扩张的道路上。

……

元宵节后第二天,整理清楚了李定国送回来的贼赃,朱树人终于抽出时间,好整以暇接见了俘虏福临,并设宴压惊,劝他好好跟大明合作,做一回满清的“叫门伪帝”。

“福临,你可知罪?这些年来,要不是看在多尔衮、豪格才是实际掌权者,你被俘之日便当论罪凌迟!如今看在你还有愿意悔过诚心,才给你一个机会,希望你好自为之。

我大明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出师从来有名,顺天应人,吊民伐罪,以顺诛逆,无有不克。你若能乖乖配合,这侯爵之礼遇,自可终生受用,还能传之子孙。”

一上来,该数落的还是要数,得给对方一个下马威,恩威并施,最后让人心服口服,这个叫门的活儿才能干得更好,更有主观能动性。

福临还是年轻,有点认死理,一开始他已经心如死灰,但听朱树人说得冠冕堂皇,似乎有些虚伪,他也忍不住反驳,想要戳穿朱树人的虚伪:

“鄂王爷,亡国之君不言勇,孤如今已为鱼肉,无话可说。大明刀兵犀利,非我清可敌,天下已知。不过,你非要说你明是礼仪之邦、顺天应人、师出有名,又是何必呢。”

他不敢说重话,只是内心不服气,拳头大就拳头大好了,他们大清当年也是不要脸的,就以拳头大为荣。但朱树人明明就是仗着拳头大,还跟他说大义名分,这就让人恶心了。

朱树人不由笑了,嘴炮方面,汉人从来是不怕的。

对方是阶下囚,正常情况下也没必要多费口舌,这不过是为了对方身上的招降价值,所以才跟瓦剌对堡宗那样,稍稍给一丁点耐心,让对方心服口服。

“看来,逆命侯还是心中不服啊。孤今日不以言罪人,给你一个机会。”

朱树人想给对方开口机会,但他旁边的幕僚却穷追不舍,顾炎武先抢着附和补刀了几句:

“你伪清一度窃据中原,妄称伪命,窥伺神器,难道不该当灰灭沃覆之罪!我大明为先帝故都报仇,便是灭你全族也是该的。如今陛下和鄂王却给你们残余的族人悔过自新的机会,难道不是天恩浩荡?”

大明收复失地的理由是堂堂正正的,伪清原本是大明臣属篡逆自立,从奴儿哈赤开始根子上就不正,所以福临没什么好说的,大明要怎么打都是该的。

他觉得大明虚伪,无非只能是揪住其中一两个小点,稍微呛几句:

“大明要对我清动手,这没什么可说的,败战无能,自当覆灭。孤只是觉得,有些地方,无需粉饰,坦荡一些又如何?

自从四年前我清退居辽东,并不敢再有分毫侵犯大明控制疆土,两国也已停战日久。大明若是非要我辽东土地,自然可以遣使商议,堂堂正正索要。

最后却是不顾百姓惨遭战火涂炭,突施偷袭,以图劫掠被攻破的城池。最后还说什么堂堂之师、顺天应人……”

顾炎武直接抢白打断:“我大明天兵何曾偷袭!去岁之战,原本就是突发变故,查获你们伪清勾结察哈尔、科尔沁部蒙古,违反我大明禁运,阴谋偷买军资!

我大明也珍惜边关百姓性命、家财,是迫不得已当机立断反击!何况你们勾没勾结科尔沁部你们自己不知道么!我大明天兵打蒙古花了一两个月,你们怕是早已趁着这段时日加强防守、抗拒天兵了吧,居然还有脸说偷袭?”

福临被顾炎武说得忍不住笑了:“你们说明军是为了扩大追击违犯了禁运的蒙古科尔沁部,才杀过界、一路跟我清作战?这话你自己信么?

贵国朝廷远在南京,当时鄂王爷也不曾亲临北京坐镇吧?北方的边将,忽然从蒙古人那里得到了新的罪证,难道不该请示贵国朝廷,然后再定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