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嬴政:鲍、鲍鱼?(第3/4页)

【他只能慌慌张张去找自己的老师韩愈求助。】

【连皇帝都敢骂的韩愈也非常震惊,受不了这种事情,天哪,这还有天理吗!】

【韩愈愤怒地写下了《讳辩》,文章非常长,其中有一句话的意思是——】

【凭什么父亲名字里有“晋”,就不能参加进士科?如果父亲名字里有“仁”,孩子还不能

做人了吗!】

【作为逻辑学大佬,韩愈的议论文写得非常好,这篇文章后来还被收录到《古文观止》里面。】

【可惜的是无论韩愈怎么愤怒,怎么奔走给李贺找关系,这件事儿也没有办成,没有办法恢复李贺的考试资格。】

【按理来说,韩愈当时官职不低,又是文坛大佬,李贺还是皇室后裔呢,不可能办不成啊。可惜就是没办成。】

【关于这事,后世有不少猜测,觉得李贺此时天下闻名,受当时的文人嫉妒,所以被举报了。还有的人说他的诗文得罪了宫里的宦官。各种说法,莫衷一是。】

【对于李贺来说,他深受打击,愤离试院,选择回到老家,郁郁寡欢。 】

【一个清北苗子居然参加不了高考,完成不了毕生理想,这对很多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还是如此可笑的理由。】

【而三个朋友王参元、杨敬之和权璩都考上了进士,喜报频传,只有自己还待在老家,无所作为。】

【李贺这下是真的抑郁了。】

【韩愈自己也考了四次进士考试,四次吏部考试,总共八次考试,才当上官,估计没人比他更懂李贺的痛。】

【韩愈不忍心看自己看重的人才如此落寞,于是各种托关系,给李贺谋了个小官——奉礼郎。】

【这下,李贺终于回到长安。】

【奉礼郎是从九品的小官,是礼部的跑腿小官。朝廷有什么活动,就要他们来跑腿,是个钱少事多的活。】

【而且,唐朝的规章制度规定了,如果你不是进士学历,那就基本没什么上升空间。一辈子就只能做一个操劳的芝麻小官了。】

【他想“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没人给他机会。】

【就在这段时间里,对李贺抱有无限期待的妻子病逝了。】

【李贺工作不如意,妻子又过世,前途又灰暗无比,本来身体就不算很好,这下精神状况变得更差。】

【他开始成宿成宿失眠,开始做一些神奇的梦,那些梦中充斥着飘渺玄幻的意象。并将这些情况写在了自己的诗文里。】

【“牢落长安”长达三年,他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认识愈发深刻。统治阶级骄奢淫逸,藩镇割据祸乱,下层人民受苦受难……所以创作许多鞭挞黑暗的诗文!】

【当时的皇帝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甚至让方士当刺史。】

【大臣们表示反对。唐宪宗却说:“烦一州之力,而能为人主致长生,臣子亦何爱焉。”(《资治通鉴》。】

【唐宪宗在沉迷求仙这方面,跟秦皇汉武有的一拼。连皇帝都如此迷信,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无比乱。官员们都沉迷丹药,热衷于神鬼之事。】

【李贺于是写了一首暗讽此事的诗文《苦昼短》。】

秦始皇一开始,心情波澜不惊。

李贺这样不得志的人多的是,就是不能科考的理由太荒唐了。

他对李贺不太感兴趣,他对韩愈观感倒是不错。

虽然韩愈只有只言片语,但他却敏感地发现这位韩愈是位治世之能臣。

文采好、有师德……倘若是他秦朝人就好了。

秦始皇再一次发出感叹,虽然秦朝也人才辈出,不过人才啊——

还是别人碗里的香!

紧接着,当听到什么的时候,他微蹙眉头,觉得有点不对。

“唐宪宗李纯迷信……”

他怎么感觉天幕说话之间好像对唐宪宗这种迷信的行为并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