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杜审言:我孙子真优秀。(第3/4页)

这下同僚们才发现,原来杜审言不是说假话,他是真的想回家看看祖坟。

杜审言曾经嘲讽苏味道写文章写得没他好,如果苏味道看到他写的东西,一定会羞愧致死。

苏味道为人稳重,倒是不在意这种事情,两人私交还不错。

苏味道笑着说:“恭喜,杜甫这小子简直光宗耀祖,确实得庆祝一下。那你就回家吧。”

杜审言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家。

结果同僚有些酸:“之前天幕说了苏轼是苏大人的后代。苏大人都没告假回家庆祝,杜审言你太搞特殊了。”

苏味道是苏轼和苏辙的先祖。

杜审言当然知道这回事,之前播到苏轼视频的时候,他还羡慕得要命呢。

他感觉自己写诗比苏味道厉害多了,凭什么苏味道的后代这么厉害,自己的后代就不行?

直到古青青揭晓第二位诗人,他才扬眉吐气。

杜审言昂首挺胸:“我孙子是

诗圣。”

同僚:“……”

同僚:“苏轼也不差,那一句也无风雨也无睛,写得多好啊。”

杜审言:“我孙子是诗圣。”

同僚额角青筋直跳:“我听说那苏轼在未来还被称为词圣呢。又不是只有一个圣人。”

杜审言:“我孙子是诗圣。”

同僚:“……”

在性格上,杜甫像个小版的杜审言。

很多观众看到天幕中阳光自信的杜甫,都有些被感染到,心生好感,谁不喜欢风华正茂的少年呢?

可是,他们也对诗圣这个称呼非常不满,尤其是唐宋之前的朝代。

曹操皱着眉说道:“苏轼被称为词圣也就罢了,我就没见过这种文体,封谁当词圣我都无所谓。但你跟我说,杜甫居然是诗圣,跟我开玩笑呢?"

“他比得过屈子,比得过宋玉?”

“未来评价诗歌的人都是外行人吧,根本不知道圣人的含金量啊。”

其实圣人并不是儒家专属的称呼。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圣人。

古籍记载,所谓"圣人",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德,德行遍处施行。

圣人是无限接近至善至美的人!

连写诗厉害如曹操,都不敢染指这个神圣的称呼。

他的儿子曹植说道:"确实有点夸张,但是也许杜甫可以当得起这个称呼。"

曹操摇摇头,因为出身不高,他挺讨厌世家子,也极力打压豪族世家。

他指着天幕说:“如果他没有出生名门贵族,我就信了。这人家境优越,十指不沾阳春水,都没吃过苦,能写出什么好的诗词呢?”

【杜甫是家中长子,幼年的时候母亲过世了,父亲娶了继母,生了好几个孩子。

父亲常年在外当官,杜甫在家中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可能有点类似于灰姑娘。

好在杜甫有个姑姑,姑姑很心疼他,于是把他接到身边,恶心抚养,待他犹如亲生儿子。

来姑姑去世了,杜甫还亲自披麻戴孝。按习俗来说,其实娘家侄子不用守孝,可是杜甫非常尊敬这位姑姑。

他姑姑给了他缺失的父爱和母爱。】

【杜甫十九岁的时候,已经读了万卷书,于是想走万里路。大唐这么大,他想去看看。

在现代,旅游都很烧钱,更不用说在古代。杜甫的父亲对他不错,全力资助他旅游。

杜甫于是开始啃老。二十岁出头的杜甫又去山西玩,又去吴越玩,玩到二十三岁才回老家参加考试。

他来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榜了。这次落榜没什么阴谋,就是他才学不够。

杜甫没当回事,他还年轻,以后机会多得是呢,失败一次怎么了?

再说了,他还有爹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