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诸葛亮:杜甫,知己啊(第3/5页)

题目中出现新的画面,杜甫的演员已经是中老年了,每个皱纹都刻着岁月的气息。

他再次告别家人,孤身北上。他穷得连马车都坐不起,穿着布衣麻鞋,拄着拐杖北上。

沿途中,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杜甫不敢走大路,生怕再次被叛军抓到,下一次可未必有逃出来的好运气了。

他在乡间小路穿行,饿了就吃果子,渴了就喝山泉水,上演

古代版荒野求生。

这样一个病弱的老人本应该死在路上,结果像是老天在帮他,他穿越了层层火线,来到了唐肃宗面前。

杜甫的草鞋都烂了,衣着褴褛,胳膊肘都露出来了。他可以逃跑避难,可偏偏置生死于不顾,只是为了心中报国的梦想。

他感动了唐肃宗,也感动了很多看天幕的观众。

白居易等杜甫的粉丝深深破防了,眼眶含泪。

更何况,这还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描述,古青青选的是后人花了无数精力拍的影视作品。

杜甫这个人脱离了古籍,真正地活过来,而且活在他们面前。

白居易仰着头,努力不眨眼,防止眼泪落下来。

他忍不住在心中为偶像大喊:“别去啊,杜工部,那不是你想要的皇帝,那不是你想要的大唐啊!”

刘阿斗向来泪点低,直接哭出来了:"相父,杜甫跟你好像啊。"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刘阿斗表示招架不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摇着羽扇,深深记下了杜甫的名字:"倘若我们生在同时,应该能把酒言欢。"

【唐肃宗深受触动,安排他做了左拾遗。这个官职虽然小,但是可以给皇帝提建议,拾遗补缺嘛。

但事实证明,古往今来,谏官往往没有好下场。毕竟普通人都不喜欢听坏话,更不用说皇帝了。

杜甫天天满满负能量,这谁受得了?

杜甫曾经在长安当了十年的落魄考生,在这之中,交了个朋友房琯。

唐肃宗急于平定叛乱,让他带四万兵打仗,结果大败而归。

唐肃宗非常生气,要处置房琯。

杜甫觉得这不是房琯的问题,唐肃宗的问题更大。让文官打仗,这不是笑话吗?

明明是大唐,但唐肃宗已经有了大宋的风采。

唐肃宗很生气,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问题,于是把杜甫贬去华州当小官。

杜甫好不容易到了天堂,结果又下了地狱。他不得不前往华州上任。

当时将领郭子仪等人连连受挫,不得不大抓壮丁。

他开始以诗写史,以沿途的见闻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是他的代表作品。

有学者给杜甫写了挽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他用笔写满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天幕直接放了一首其中的《石壕吏》。

清代诗人袁枚望着天幕,越读越冷,浑身发凉。

这首诗可泣鬼神啊!

他忍不住回到书房,写了一首诗。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石壕村里流的泪,可比唐玄宗和杨贵妃哭得多!

武则天瞳孔地震:“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女人刚生了孩子,连完好的裙子都没有。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家里人都上战场了。老婆婆为了媳妇不被抓,主动要去军营。

贫穷,女性,战乱……这是绝对的悲剧。武则天同为女性,更能体会其中的窘迫。

杜甫没有写这一家人的未来是什么,老婆婆还会回来吗?老翁下一次会被抓走吗?他们一家人能活下来吗?

武则天心中悲愤,下意识想责怪谁,又找不到人。

官吏也是听上级的话,上级也是为了平定战乱,好像没有什么错的人。

啊不对,有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