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唐太宗:李隆基这个败家子!(第4/5页)

李隆基,你该死啊!

唐太宗李世民在听唐肃宗奇葩操作的时候,努力告诫自己不要生气,气坏身来无人替。

他以为自己已经把最艰难的时候熬过了。

谁曾想,接下来天幕就披露了人口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怔怔地望着天幕:"朕偶尔有疏忽,但几十年来也算兢兢业业,颁布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人口一直在增长。"

“他这是一下子把大唐打回到开国的时候啊。”

“什么贞观之治,什么开元盛世,好像都是一场镜花水月、无边幻梦。”

他御驾亲征,扩大疆土,颁布政策,鼓励生育,一刻也不敢放松。

谁曾想,一场安史之乱,不仅败光了李隆基的功绩,还把自己的功绩也败完了。

他曾经觉得隋文帝杨坚生的儿子特别败家,结果他的子孙后代一点不差。

李世民恍惚地想————败家子啊!

他不像武则天一样幸运,能靠打李隆基来发泄心中的怒火。结果就是,满腔无名之火憋在心头,烧灼着五脏六腑。

“陛下!陛下!”长孙皇后眼睁睁看着李世民摇摇欲坠,昏了过去。

他深受消渴症的折磨,耳朵聋了,手拿不动笔,是个残废的老人。

杜甫写下了那一首《登高》。

重九时节,杜甫写下了九重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几乎没有之一。

无数人称它为古今七律第一。

一经展示,无数人望之惊艳,但也迷惑不解。

刘阿斗左看右看也找不到那么多悲痛在哪里,扭头看着诸葛亮,好奇地问:"明明都是在写景色,哪里有九重悲,相父你知道在哪儿吗?”

诸葛亮对于七言律诗不太了解,毕竟这是后世发扬光大的,不过技巧只是外在,美是相通的。刚启蒙的孩子看到诗歌也会觉得美。

诸葛亮若有所思:“那臣就献丑了。”

“第一悲萧瑟之秋,第二悲他乡作客……第八杯抱病登台,第九杯多病缠身。”

刘阿斗吸了吸凉气,无数心绪盘旋在心头,口拙不知道该怎么表述出来,化为一句:"——厉害!”

果然是诗圣,能把无数心绪都塞进一首诗里,简直是炫技之作。

刘阿斗想到此,又微微叹息:"相父,他厉害是厉害,可是他的诗太苦了,朕看着心里堵堵的,还是《长恨歌》,《滕王阁序》这些文章看着舒服,没那么苦兮兮的。"

“相父,你喜欢杜甫吗?”

刘阿斗平时也不爱看圣贤的文章。

诸葛亮闻言,微微颔首:“诗要字字写,也要字字读。杜甫的诗字字带泪,句句泣血。陛下你不喜欢也正常。对你来说有些不合时宜。”

刘阿斗被保护得很好,没怎么见过民生疾苦,还保留着那一份天真,很难喜欢看杜甫的文章。

只有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看得懂、才能真正欣赏。

诸葛亮闭上眼睛,刘备,关羽,张飞……无数朋友都离他远去,只剩下自己还在坚守。

他渴望的北伐希望渺茫。前些日子,他看见鬓边又生了很多白发。

他也有九重悲啊,杜甫是翻版的自己啊!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只有了解诗歌的人才知道这首诗

歌到底有多厉害。

唐代诗人张籍最喜欢这首诗了,看到天幕盘点这首诗之后,激动得忘乎所以。

他痴迷地望着天幕:“杜工部,我什么时候才能有你这样的文采呀?”

他像是想到什么,掏出随身携带的蜂蜜,拿着小勺,挖了一口往嘴里送。

朋友本来还没当回事,结果看着蜂蜜好像与众不同,好奇地说:“这是哪里产的蜂蜜啊?怎么还有这么多结晶,很好吃吗?我也要买一点。”

“不是结晶。”唐代诗人张籍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