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第2/4页)

简单来说,只要被记了过的人,就再也不录用。

只要贪污了,就要被充军。贪污六十两以上就要被砍头。

这也是朱元璋为人诟病的一点,太喜欢杀人了。可那个时候社会风气确实比较清廉,到了明朝中叶,官场特别腐败,海瑞希望恢复朱元璋治贪的方法,但是没能成功。】

【朱元璋这个人到底对文士是什么态度,从他这首诗就能看得出来。

《骂文士》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萧何望着天幕中的那首诗,有些情了,这朱元璋不会是刘邦转世吧?两人都是一

样的流氓啊。

很多官员深感自己被侮辱了:“这天下哪有这样的皇帝?!”

“粗鄙之语,简直脏了耳朵。”

汉高祖刘邦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他自己笑得前仰后合。这朱元璋骂出了他的心里话。

他笑了好半天,笑得肚子疼,方才收敛笑容,渐渐正色,心里有了猜测。朱元璋手段这么狠,未来风评肯定受影响。

殊不见,那始皇帝被骂得有多惨。

这天下最不能得罪的就是读书人呀!

天幕下,朱元璋听到自己未来被诟病,倒也没那么在乎:“那些贪官叫叽喳喳,满嘴喷粪,怎么叫也叫不醒,咱又有什么办法,只能送他们去西天见佛祖了。

咱被骂了无所谓,贪官少了就很不错了,那可都是朕的钱。”

这时,他听到天幕说:【赵匡胤曾经说,与士大夫共天下。

从这首诗能看得出来,至少朱元璋心里不愿意跟士大夫共天下,连表面工作都不太想做。

后来他干脆废除了宰相,一个人干无数人的活。对别人来说,下班很快乐,但朱元璋却说,下班很痛苦。

他恨不得一个人996到死。】

【总而言之,朱元璋明明起点很低,但是非常聪明,直接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不仅保障了大明,也对后来的清朝有很大影响。

乾隆曾经说:“我朝现行事例,因之而行者甚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清承明制”。】*

虽然听不懂九九六是什么词,但朱元璋能听得出来这人是在夸他勤奋。

朱元璋的唇角止不住上扬:“也没那么勤勉,一般般吧,她有些言过其实了。”

朱允炆:"皇爷爷曾经写诗—————百官未起我先起,百官已睡我未睡"。古往今来,哪有几个皇帝能比得上皇爷爷勤政?简直屈指可数。”

宁王朱权:“是啊,那所谓的大清看来就是学人精,走不出父皇的影子。”

儿子们和文武百官连忙花式吹彩虹屁。

朱元璋整个人像泡温泉一样,通体舒泰。他真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啊!

然而紧接着,便听到天幕话锋一转:【说完了朱元璋的功,我们来说一说朱元璋的过。】

朱元璋:“?”

扣心自问,他有些小错,但已经做得够好了,哪里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大过错?

【人有阶级的局限,也有时代的局限。人无完人,朱元璋不可能没有失误。

朱元璋还没称帝的时候,手下的谋士就跟他说:“皇上,你跟汉高祖刘邦一样都是草莽出身,经历很相似,你要学习刘邦啊。”

朱元

璋听了。

很多皇帝其实只是公司的董事长,股份多一点儿,所以被其他的董事推到了这个位置。对于朱元璋和刘邦来说,与其说是他们打下了这个天下,不如说是兄弟帮他们打的。

他们自然不想自己的位置被威胁,所以要从其他的董事手里抢回股份。

当时,被赶到北方的北元,还在虎视眈眈。朱元璋于是把自己儿子都封藩王,让儿子们戍边,相当于从功臣手里抢回军权。跟刘邦的做法差不多。

朱家人总比外姓人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