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全文完结(第3/5页)

南宋有所谓的中兴四将,包括岳飞,韩世忠和张俊。岳飞在其中最年轻,但功勋最大,声望最高,挺拉仇恨。但岳飞跟这些同事关系都不错,还经常调和其中两位的矛盾。

如果深入了解岳飞,那么会发现,岳飞不是什么大老粗,他情商不低。善于维护和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那岳飞因何而死?

可能是他心还不够脏。】

【岳飞墓前有一个雕像,叫做张俊。

张俊贪了很多钱,家中很富裕。他担心贼来偷他家的钱,所以把银子融了,做成了巨大的银球。他美滋滋地说,贼也拿不起来这个球!所以抢不了他的钱!

他是中兴四将之一,但没有韩世忠和岳飞功勋大,所以很嫉妒他们。

宋高宗赵构可能担心这些将领势力过大造反,所以把他们全部召回来了,然后收掉他们的兵权。毕竟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武将起家呀。

张俊很主动地交上了兵权,然后跟秦桧勾搭了在一起。

秦桧当时是主和派,所以想要搞主战派的韩世忠和岳飞,夺取更多的权力和地位。他第一个瞄上的是韩世忠。

岳飞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连忙给韩世忠写了封信,给他通风报信。

韩世忠得知之后大惊失色,连忙进宫找赵构,他举起了只有四根手指的手,向赵构表示他绝不会造反。

韩世忠曾经在逃亡途中,救过赵构。现在他年纪也大了,眼睛都快看不清了。赵构看他这么可怜,自然不好再搞他,于是保证不会发落他。

那总要拿一个人开刀吧?所以岳飞就惨了。

秦桧,张俊,赵构的矛头全部指向了岳飞。

韩世忠也算是个不同流合污的好人。岳飞等于救了他一命,所以他非常感激。

得知岳飞死后,他才会愤怒地冲到秦桧面前质问他,最后得到了一个“莫须有”的回答。

岳飞曾经在池州翠微亭时写下诗篇。韩世忠夫妇便为他修了翠微亭。

当时,赵构连岳飞的岳都不想听,甚至把岳州改成池州。很多给岳飞鸣冤的人都被杀了,岳飞的后人也不得不改名换姓。

韩世忠敢给岳飞修亭子,还是挺勇的。可惜岳飞救了他,他却救不了岳飞。

插句题外话,宋孝宗时期,韩世忠的长子韩彦直给岳飞平反。那些陷害岳飞的人都被他清算了。他还派人去寻找岳飞的后人。岳飞的后人这才能够恢复本来的姓氏,不再躲躲藏藏。

韩世忠没能做到的事情,他儿子帮他做到了。】

【所谓的中兴四将里面,就张俊混得最好。交了兵权之后,反而更加飞黄腾达。可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韩府中,年迈的韩世忠拍了拍大儿子的肩膀,欣慰不已:“你未来做得好啊!可惜爹没见到!”

韩彦直默默垂泪。岳飞跟韩世忠关系不错,他因此认识了岳飞,也深深为对方的气节所动容,所以崇拜岳飞。

可是英雄为什么偏偏要在死后才能沉冤得雪?岳飞凭什么不能好好活着?

南宋诗人陆游默默念着这句话,只觉醍酬灌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虽然是大白话,但说尽了人间至理呀。"

他只是因为考得比秦桧孙子高,就一直被打压。他怨恨秦桧,却不愿怨恨官家。官家只是一时被小人蒙蔽了而已。

他像无数文人一样自欺欺人。

现在,天幕堂而皇之地揭露了赵构的罪行,陆游再也没有办法这样安慰自己了。官家是昏君啊!

赵构面色黑得能滴出墨水,明明知道古青青听不见,他却还在执着地辩驳。"简直胡言乱语!这人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做为君之道。"

他甩了甩袖子,一点儿也不想看天幕了,怒气冲冲地抬脚,准备回到宫殿里。然而天幕更加辛辣的话,钻入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