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十月糖桂花(第2/3页)

秦王柱想起现在还存在的一些小国,感慨道:“小国中也有许多寡人需要学习的智慧。朱襄,你不赞同秦国全面禁止经商?”

朱襄道:“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保证农业种植是重中之重。但规范的经商也是保障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朱襄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比如一方水土更适合种植棉麻,一方水土更适合种植粮食,若在一个国家,就可以分开种植,用商业连通。这样也能避免地方割据。”

朱襄本来想说商业对激活国家经济的好处,不过要立刻对经济学不太了解的秦王解释清楚很困难,朱襄就挑了秦王最感兴趣的一点。

秦国国土面积变大之后,秦王肯定会担心秦国变成周朝那样分裂。哪怕用郡县制,地盘大了也可能不好管理。

商业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忧患。

现在割据容易是因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能形成封闭的经济圈,如果让各地商业连通,减少小农经济的封闭性,让种地纺织、小手工业和经商联系起来,各地交流加强,不仅可能出现朱襄所说的那种简单的防止割据的方式,更能促进原本全国各地的文化和人口交流。

对封建王朝的君王而言,他们更希望把农民束缚在地上,让他们疲于耕种,这样就没有心思谋反。

不过土地的承载力有限,总会出现大量闲散劳动力。工商业能将这些闲散劳动力聚合起来。

“一个强盛的国家,应该是农业和工商业并重。根据不同阶段,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调整工商业的比例。”朱襄不好意思道,“具体如何调整,这个我就说不准了。我就只知道一个大概。”

他只是一个农学教授,虽然能聊上几句经济学,但也就是和朋友吹牛的水平,真让他治国他就不会了。

秦王柱本来听得津津有味,朱襄这不好意思一笑后,他不由扶额:“你说的农商并重的话,和不说有什么区别?寡人想听的是具体举措!”

朱襄道:“但我真的不知道啊。朝堂上有那么多能人,他们一定能想出来。不过那都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的事了。统一之前,肯定是以耕战为主,不然没有足够的兵力。工商业并重,肯定也是天下止戈,民众休养生息,粮仓充裕之后,才会考虑的事。”

秦王柱问道:“但是这之前,不能直接禁止经商是吗?”

朱襄点头:“留一道口子,之后才好开。而且政儿还等着把这片土地治理好之后,出海赚其他国家的钱。”

秦王柱无奈:“你给政儿灌输的什么?他一个秦公子怎么总想着钱?”

朱襄惊讶:“君上,你现在难道没有感到缺钱吗?当国君做什么不都需要钱?越想做出大功绩,需要的钱就越多?”

秦王柱:“……”听朱襄这么一说,好像真是如此。

他被朱襄说服了,不再阻止朱襄给嬴小政灌输赚大钱的思想。

不过是否严令约束经商,秦王柱还需要考虑一下。

朱襄小声道:“君上,就算你禁止,经商的人也不会少,只是从会向秦国交税,变成偷偷走私,不给秦国交税而已。人性本恶,就算严苛的刑罚也不能禁止他们追逐利益。”

秦王柱面色古怪:“听你这句话,倒像是荀子的弟子了。你最近是否惹了荀子不高兴?”

怎么连秦王都知道了?朱襄立刻回答:“我的思想本来就和儒家不完全一致,糅合百家之长。荀子和我辩论时与我意见不一致,所以吵了一会儿。等荀子想明白他改变不了我,他就消气了。”

秦王柱无语。你确定是消气,而不是更生气?

但他也知道朱襄确实不是一个纯粹的儒家人,只是老师恰好是荀子而已。所以朱襄与荀子思想不一致也正常。

秦王柱没有问朱襄和荀子思想哪里不同,因为他所知道的不同点就已经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