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选择(第2/13页)

太平天国被镇压以后,就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洋务自强。洋务自强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中国万事皆在西人之上,唯独制器不行。那么就是机器制造、科学技术不行,所以怎么办?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主要是机器制造和科学发展,重点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洋务运动。从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一直搞到1894年甲午战争,最后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这时候,清政府另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中国不是器物层面不如人,而是制度层面不如人。怎么办呢?改制。康、梁当时搞的戊戌维新,它的倾向就是君主立宪。戊戌维新失败,康、梁等人被追捕,逃亡,最后“戊戌六君子”被杀头,戊戌变法也就失败了。

接下来到了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建立共和,从制度层面对中国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沉睡之狮翻身猛醒,共和之蓝图大功将成。现在试想,当初中国要是走向共和该多好啊,省得后来那么多战乱,那么多运动,那么多革命,那么多流血!但是这也只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设想。为什么没有走向共和?因为辛亥革命前期成果被袁世凯篡夺了。

可是袁世凯在1916年就死了,袁世凯死之后我们还有12年的时间。我们想走向共和不是没有机会,从辛亥革命一直到1928年,我们可以充分地实验共和这个体制,可没有实验成功。这12年时间内,北京9届政府更替、24次内阁改组,换了26任统领,结果又是什么呢?军阀混战,生灵涂炭。而且辛亥革命后的1915年,我们还有过新文化运动。在当时探索中国救亡这条路上,我们不仅仅是器物层面出了问题,不仅仅是制度层面出了问题,而且思想文化领域也出了问题。

从上述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近现代以来,不是我们在选择社会主义之前没有过别的选择,而是历经选择。我们什么药都吃过了,什么招都使过了,包括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各种各样的主义,都有人在尝试、在推广,最后才到了社会主义。所以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并不是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幸运儿,而是我们反反复复选择之后的结果。

社会主义最初传入中国的时候,是打了一个大问号的。社会主义能不能救中国?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泰斗级人物都认为社会主义救不了中国,社会主义无法救中国,这对于刚刚萌芽于中国这片土地的社会主义而言,其发展的艰难程度是无法想象的。

3.共产党成立初期为何遭到各界质疑

当初社会主义理念传到中国的时候,各方争论的焦点就是社会主义能不能救中国。当时思想界的泰斗级人物梁启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发表了一篇《论社会主义运动》,里面就讲,今日之中国,生产事业一无所有,虽欲交劳动者管理,试问将何物交却?他的意思是说,你搞社会主义,没有社会化的生产,谈不上社会化的管理,搞什么社会主义?搞不成。梁启超的态度很明确,中国搞不成社会主义。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思想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梁启超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年多后,孙中山与共产国际的代表越飞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孙中山博士认为,共产主义秩序,乃至苏维埃制度不能实际上引进中国,因为这里不存在成功建立共产主义和苏维埃制度的条件。孙中山认为在中国搞不成社会主义。那么共产国际代表越飞持什么态度呢?在这篇《孙文越飞宣言》里,越飞完全同意孙中山的看法,并且进一步认为,中国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是实现国家统一和充分的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