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章 军工(第2/3页)

这本书还罗列了各种火器、毒弩,图文并举,详细叙说军器的制造,使用的威力。

齐天当时带着众少年整理书册时,随意瞥了一眼,立马被震惊了。合着,在这个时期,咱们中国的火器制造理念和制造工艺,丝毫不比西方落后。

更重要的是,书中图文并茂地记载了一种名为“自生火铳”。“扣动扳机,龙头下压,弹簧的蓄能作用,促使燧石在火门上摩擦生火,完成火铳射击……”

尼玛,这细节描写,简直就是燧发枪的详细制造流程。

然而,如此先进并详细描写火枪制作说明的书籍,居然在1781年,被称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下旨禁毁,不得刊印。

是不是挺悲哀,随着明朝沦亡,满清的思想局限性,导致了中国火器发展停滞不前,并一步步落后于世界。

本来在黑山城外军营的火枪试射,最后变成了众多枪匠聚集讨论“自生火铳”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按照齐天叙说的《军器图说》内容,几个枪匠立刻向留守的陆战队士兵讨了一杆燧发枪,开始现场拆解和印证。

“老马呀,这本书的作者可是一个纯粹的文人,还是一个大明的官员。瞧瞧人家,都把燧发枪的制造流程都写下来了,那肯定是造出了实物。……你觉得,你们可以用多长时间,给我弄出一杆合格的燧发枪?”齐天拍了拍马尔乔卢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马尔乔卢此时感到非常失望和羞愧,原以为自己花了几个月搞出的改良型火绳枪,可以得到齐天的认可。却没想到,不仅被人嫌弃了,他还拿了一本书出来,明确地给你讲,在明国,已经有成熟的燧发枪制造工艺了,你那玩意落后了。

“一个月!”马尔乔卢咬着牙说道:“一个月时间,我们会造出一杆合格的燧发枪!”

齐天定定地看着这个意大利人,随后点了点头。

“总管大人,除了火枪,我们还造了一种手掷炸弹!”马尔乔卢-齐天准备离开,忙开口说道:“杀伤力还是不小!你要不要看看?”

手掷炸弹?是个什么玩意?该不会你给造了一颗手榴弹吧!

当两个从蚝镜招揽来的工匠,各自捧着一颗黑乎乎的圆形铁皮罐子,呈给齐天看。铁皮罐子有一个小小的开口,用碎棉布紧紧塞住,外面留了一根长长的导线。

在齐天的示意下,其中一个工匠朝前面走了几步,用火绳点燃圆形铁皮罐子上的导线,停顿了几秒,便扔了出去。

一直等了差不多一分钟,扔出去的铁皮罐子毫无动静。

观看的众人,看看远处那个铁皮罐子,又看看马尔乔卢和几个工匠。这是什么情况?

“导火线可能没有引爆里面的炸药……”一个工匠尴尬地说道。

“再试一个。”马尔乔卢看了看面无表情的齐天,心里有些打鼓。

另一个工匠点燃了铁皮罐子引线,这次停留在手中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然后扔了出去。

“轰!”一声爆炸声响,铁皮罐子在远处的草地上炸开,飞溅的碎铁片扩散范围有三四米的样子。

这特么不就是后世抗战时期的土炸弹嘛!

其实,在明代,长城一线防守的明军士兵被记载,曾使用过这些投掷炸弹之类的武器。而西方最早被记录的手榴弹投掷兵出现在奥地利与西班牙,而法王路易十四在十七世纪晚期的军事改革中将掷弹兵列为一种正式的士兵种类。

手掷炸弹是一种金属的中空球状体,里面填充进火药,并有一根火绳用于引爆,并由掷弹兵携带与投掷。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这种武器被使用在步兵近战,及攻城战中。

1660年后,掷弹兵作为一种新的步兵兵种,开始在所有的军队中出现。到1670年后,大多数的步兵团里组建一个掷弹兵连,而在法国,则是每个营中就组建了掷弹兵连,或根据情况重新集结为一个独立的掷弹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