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调整和规划(二)(第2/3页)

“除了援助吕宋起事明人外,我汉洲还需在苏禄进行布点。虽然我汉洲对于苏禄东王提出的举国归附建议予以拒绝,但我们不能就苏禄变局而此袖手旁观。为了以后我汉洲可寻机介入苏禄,移民船队需派出船只应其所请,将东王部分家眷和财物转移至汉洲。若有可能,最好能带回几个苏禄的王子,以为后手。”

贺云峰说完,看了看即将前往大明的移民船队临时指挥罗汝成和新任黑衣卫指挥曹明,确认对方有没有其他问题需要询问。

“若是苏禄东王变卦,不愿意将其家人转移至俺们汉洲,我们需要怎么做?”罗汝成问道。

“苏禄东王若不愿迁移家人,那他们的最终结局就是灭族。”齐天插话道:“不论是苏禄素丹恢复权力,还是他们的邻国马巾达瑙素丹王国攻灭其国,都不会容其家族继续生存下去。东王若是脑子还清醒,应该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齐天犹记得,后世的苏禄王国好像一直都是他们的素丹国王在掌权,曾经的国中权臣,东王一脉也未曾在历史上再次出现,那必定是苏禄素丹夺回权力,将其灭族了。

在这个家族永远大于国家,且国家民族概念尚不健全的年代,有些人在乱世将至的时候,定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家族延续和子孙绵延。

“移民船队抵达大明附近后,在完成搜罗移民任务之余,还需在大明山东、辽东,或者朝鲜附近海域择机寻找一处合适岛屿,并将其占据,建立堡寨,以为将来干涉辽东建奴入寇关内做好准备。”贺云峰待众人停止讨论后,继续说道:“因为……,大统领预测,关外大明局势将会在今明两年内产生不可逆转的颓势,甚至会再次酿成数十年前萨尔浒之类的惨败,进而,尽失关外主动权……”

“老夫数月前从返回移民船队当中得到大明一些讯息,大明朝廷已委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统管八镇总兵,领精锐兵马十三万、马四万来援,集结宁远,虽然不能尽灭建奴,但形势应该能与之相持,不至于在今明两年内崩溃覆灭吧?”毕懋康突然打断贺云峰的话,发出质疑。

“不错,洪亨九(洪承畴)当年以参政领兵出战剿灭流贼,后继任陕西三边总督,亦是数破流贼,其人颇晓军略,且又老于军伍。去年,更是受召命,统带大明数镇精锐十余万往辽东平贼。他可不是当年不知兵的杨镐!”王徵也出言说道。

贺云峰略显局促地看了看齐天,其实他们参谋部做辽东局势推演的时候,也是不信,建奴可以一举击垮大明十三万精锐,随即又能尽占辽东。要知道,这个时候,建奴的所有兵马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之数,而这还必须要动员所有的人情况下,才能凑足那么多的军队。即使大明精锐尽丧,建奴也会元气大伤,甚至会伤筋动骨。

齐天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他是知道大明覆灭之前,在辽东经历了一次惨败,几乎失去了他们最为精锐的野战兵团,彻底丧失辽东主动权,只能坚守山海关,直至被李自成攻破北京。但具体什么时候败的,他还真不知道具体年份。

但是,他从移民船队带回的大明讯息当中,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洪承畴。他就知道,大明最后的精锐兵团,即将覆灭。而这个备受崇祯信任的蓟辽总督,在奴酋皇太极一番劝慰之下,很快俯首称臣。后来,为我大清全取天下,出谋划策,招抚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死后被赐祭奠如制,谥文襄。

“洪承畴自然是知兵,而且善于韬略的,足以与建奴周旋一二。”齐天斟酌着语句,“但大明的皇帝,还有若干重臣,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与建奴相持,比拼耐心,进而寻机破敌,那就不得而知了。在大明近十几年来,好像皇帝与阁老重臣,都喜欢对前方的战事指手画脚,加以干涉。我猜测,洪承畴定然不堪上下压力,而轻易与建奴野外浪战,最终酿成一场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