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章 郑芝龙,要有大格局(第2/3页)

“两日后,你便带兵去吧。”郑芝龙沉声说道:“潮州府位置极为重要,不仅北联福建,南接广东,更是前出台湾重要沿海要地。兼之,该地富庶,良田肥沃,可为我福建补充大量钱粮。所以,你去了后,务必控制潮州府各处津要之地,将其纳入我福建辖下。”

“卑职此去潮州,定不辱使命!”郑彩拱手应诺道。

六月,为了应对大明纷乱之局势,郑芝龙委派其弟郑芝豹镇守吕宋各地,将郑彩替换回大陆。趁着南方混乱无暇顾及的时机,郑芝龙迅速控制福建全省,以及温台部分地区。如今,他还要借南京弘光朝廷召集各路兵马聚集南京和江淮之际,准备派兵南下,将潮州府也掌握在手里,隐隐有席卷整个东南沿海之势。

“玉亮。”

“伯爷。”黄光辉(字玉亮)抱拳应诺道。

“你亦统兵三千进驻仙霞岭,勿得军令,不得擅自撤回。”郑芝龙正色说道:“仙霞岭乃闽浙边境第一大关,亦为浙江到福建的必经之地,此地事关我福建安危,万不可轻忽!”

“末将遵命!”黄光辉大声应道,随后迟疑了一下,小心地问道:“伯爷,若是南京那边派兵过来,我如何应对?”

“未我将令,任何外来军兵皆不允许通过仙霞岭。”郑芝龙沉声说道:“若是南京派出军马入关,飞速报于我来。”

堂下众人闻言,心头均是一震。阻隔朝廷兵马,形同割据,南安伯这是要据福建而自立吗?

“闯逆据晋陕,西贼(张献忠)占川蜀,建奴拥握北方,而我大明仅江南一隅,且军队残破,战力羸弱。我福建值此乱世之际,先图自保,再观天下大势之走向。”郑芝龙叹道:“群雄逐鹿,乱世将至,这天下倒底属谁,犹未可知呀!”

“伯爷,如今这情势,恐怕多半又演晋宋之事。”机宜参赞汤世文说道:“既如此,莫若向南京表示一二,以图永镇闽地。”

“如何表示?”郑芝龙似笑非笑地说道:“曰渐(郑鸿逵)已领水陆两师数千进驻镇江,以为南京屏障。弘光皇帝继位,我福建总镇亦敬献白银三十万两。难不成,我还要带上全副家当帮着南京那些阁臣北上收复失地?”

“伯爷,我福建非是引兵向北。三个月前,南京着令嘉奖吴三桂,以酬其引虏入关,击溃闯逆流贼,为君父报仇。特封赏吴三桂为蓟国公,赐黄金一千两,白银十万两,绸缎一万匹,由北上使团携带,送与关宁镇。本来还欲解送米粮十万石,但漕运船只均被刘泽清扣下,遂作罢。若我福建引海船为南京运送此批米粮与吴三桂,不仅可向南京朝廷示以忠心,还能交好关宁军,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包括弘光朝廷的阁臣高官们,整个江南官员士绅,并不清楚吴三桂已经降清,只是听吴三桂联合清军“克复”北京,逐退流贼。江南各地官员士绅普遍仍旧把吴三桂当做“自己人”,觉得他与清军仅为联盟关系,而非隶属,均认为可以拉拢吴三桂,甚至还想通过吴三桂交好大清,借虏平寇。

“帮南京运送米粮与关宁军,还以此交好吴三桂?”郑芝龙听罢,不由沉吟起来。

“伯爷,若是那吴三桂是真降了建奴,而并非是借虏平贼,那又当如何?我福建为其运送米粮,岂不是以身侍虎,助奴贼以图我大明?”陈晖突然开口说道。

“我煌煌大明与其厚赐封赏,他吴三桂又领数万关宁虎骑,岂会轻易委身建奴?”汤世文笑着说道。

“原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不也降了建奴?”陈晖轻声说道。

“洪督师乃兵败所致,不得不降。”汤世文顿时脸色变得非常难堪,“他吴三桂拥兵数万,世镇辽东,岂能……,岂能轻易降了那关外建奴。为君父报仇,驱逐闯逆流贼,事急从权而不得不联合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