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做一票更大的!(第2/4页)

随着清军势力的迅速扩展,作战、戍守部队肯定会比初始派出的13~14万军队的基础上增加很多。几乎将辽东所有精壮、甲兵全部抽调入关,以巩固和维护清军的统治秩序。

在顺治元年七月,多尔衮命留守盛京的何洛会,从原来每牛录派1名披甲的基础上,再增派4名披甲到关内。至十月,又命何洛会于每牛录再派2名披甲前来。

在顺治元年,清军在其“龙兴要地”盛京和兴京(赫图阿拉)两地的总兵力仅仅只有870人。由此可见,关内战事对清军后方分布影响之大。

清朝统治者在争霸中原的同时,根本无暇兼顾东北老家,当时出使清廷的朝鲜使者返回时便云:“北京留军十余万,以此无敌于天下。而山海关外,则有同无人之境矣。”

清军除了在盛京留下一支仅五百余的驻防军外,在辽东境内十几个战略要地近乎于不设防,锦州、宁远、凤凰、义州、新城、牛庄、岫岩、海州、盖州、鞍山等地,驻兵多者三五十,少者十余人,而辽东辖下包衣、汉奴人数却是以数十万计。

……

9月15日,盛京。

昔日繁华热闹的盛京城,因为两年前,我大清迁都北京,而变得异常萧条。人口,商旅,财货,也无数年前那般繁盛,如今为了征伐关内,连甲兵、民壮都显得异常稀少。街上往来之人,除了老弱伤残的退役甲兵之外,就是众多留守关外的妇人和幼童。

虽然人丁稀少,市井凋零,但茶铺,酒楼,食店中聚集的旗人勋贵们,依旧热烈地讨论我大清在关内取得的无数胜利,以及某某家的小子因功授爵,或者得了某个高位。当然,唏嘘之中,也不乏怀念自己当年跟着两位老汗是如何征战辽东,重创明军,方才奠定了我大清如今良好的局面。

不过,今日的盛京城中,许多旗人突然在传,明军已经在辽东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而且两日前袭至辽阳并将其攻破。昨日,还有辽阳城中的旗人逃回了盛京,声言,明军有五六千之众,且携带大量火器,恐不日将来盛京。

对于明军登陆辽东,并攻至辽阳,大多数旗人是不信的,话说,我大清似乎已经打到了长江以南,明军在我大清铁骑之下,无不抱头鼠窜。他们会如何敢跨海来攻我辽东?

我盛京城中虽然没有太多甲兵,但众多旗人哪个不会使刀,哪个不会操抢。即使那胆大的明军真的敢来攻我盛京,只要上面的贵人一声号令,那咱爷们也能披上甲胄,跨上战马,将来袭的明军一战击溃,依如十几年来那般。

然而,在盛京皇宫之中,镶黄旗固山额真(都统)锡翰跪在中宫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太后的姑母,乃为皇太极敕封博尔济吉特氏为国君福晋,皇太极驾崩,福临即位,尊称国主福晋或中宫太后)身前,神色异常凝重。

“明军真会来攻盛京?”博尔济吉特氏沉默半响后,轻声问道。

“回太后,若明军得知我盛京城空虚,必然会袭来。”锡翰沉声说道:“还请太后收拾行装,随奴才出城往避抚顺,再至兴京,以躲明军锋芒。”

“想不到几十年来,竟然会有明军攻至盛京。”博尔济吉特氏轻叹一声,说道:“若是先帝得知,必然雷霆震怒。”

锡翰听罢,沉默不语。此次明军突袭辽东,摄政王闻知,也必然会雷霆震怒,盛京总管叶克书固然会因此遭到严厉处罚,甚至难逃一死,而他们这些留守辽东的将领,恐怕也落不了好结果。只希望,他能将宫里的诸多贵人安全地撤离盛京,说不定,摄政王会看在这个份上,饶自己一命。

出了王宫,锡翰立即派出侦骑往城外探查,并将城中仅有的三百余甲骑集结,准备护卫留守盛京的一众贵人前往兴京暂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