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风起(续)(第2/3页)

无奈之下,清军丢弃大量不易携带辎重物资,穿越山间小路,奔肇庆而去。

……

10月20日,就在李定国于南宁城下大破清军之时,齐国集结陆战队官兵一千余,乡兵八百余,自救军四个营头一千五百余,忠义军三个中队四百余,并联合顾三麻子部,兵力总计六千余,动用十余门重炮猛轰广州城,将此前毁损严重的西北角城垣再次轰塌。郑军由此大溃,三千余跪地请降,广州城旋即克复。

广州即下,齐军随即分兵三千余,乘坐百余小船,沿西江上朔,直驱肇庆。

肇庆数月前尚在明军手里,为南阳伯李元胤(李成栋养子)驻守。本来在去年广州失陷后,肇庆已经岌岌可危,城中守军不到四千人,若是清军大举围攻,城破人亡也是旦夕之间。

不过,尚可喜、耿继茂等人因为清廷将广东改封郑芝龙,使得两人大为不满,便借口粮饷不足,部队需要休整为由,簇聚在广州附近,迟迟未攻肇庆。

待到了八月底,清廷发来调兵文书,急令尚可喜、耿继茂等部清军主力,迅速攻入广西,击大西军后路,为日益艰难的湖广战场缓解一下压力。

借着清军刻意放水的时机,李元胤遂命城中军民加强城池的防御力度,特意修葺了四周的城墙,增建炮台数座、窝铺六十余间,水城之上增添炮台两座,并拆除了离城四尺以内的所有房屋,用以增置楼堞。

一个多月前,尚可喜、耿继茂集三万余大军猛攻肇庆,耗费十余日,折损官兵三千余人,才将这座坚城攻克,李元胤引残兵千余至罗定州(今广东云浮市),继续抵抗。

清军主力一路往西攻去后,留韶州总兵马光明部三千余剿灭李元胤残部。而郑军待清军离开后,一千五百官兵随即进驻残破的肇庆城。

10月25日,齐军突然攻至肇庆,当日午后,迅速夺取水城,掐断了郑军南逃路线。

次日,齐军一边着令民夫拖拽火炮至城下,准备强攻肇庆城,一边让两名来自广州的郑军俘虏进城去劝降守军。

待正午时分,两名劝降的郑军俘虏出城告知,因守城将领和部分官兵家属皆在福建,不敢未战即降,否则可能祸及家人。

带队的第四陆战营长石广汉一听,顿时乐了。“不敢未战即降”,那就是要先打两下,然后你们是不是就该力战不敌,继而“被迫投降”?

十余年的潜在盟友关系,郑齐两家彼此双方人员交流甚广,移民船队往来大明时,也会经常停靠泉州、中左所(今厦门)等郑氏辖地进行一番补给休整。许多郑军将领和齐国水师军官也曾一起喝过酒,吃过席,甚至一块逛过窑子,多少有些交情。

今年一月,郑芝龙突然降清,并出动大批舰船突袭广州齐国舰队,使得两家关系瞬间变成敌对。待五月齐国汇集了主力舰队,开始打击和削弱郑氏水师。不过,在交战过程中,齐国水师官兵并没有对郑军下死手,只要郑氏舰船上的官兵主动投降,一般都会获得齐军的优待。

此前郑齐双方友好合作时,齐国就对郑军旗下的数万水手馋涎欲滴,时不时地挖些墙角,偷偷招揽一些郑氏水手。如今,与郑军作战,齐国水师除了要极力削弱郑芝龙的海上力量外,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力收编郑氏的水手,以补充和扩大齐国的海军队伍。

至于郑军的陆师官兵,齐国并没放在眼里。广州一战,数千人在齐军猛烈的炮火轰塌城墙后,立时丧失战斗欲望,纷纷跪地请降。

那么这个小小的肇庆城,恐怕也难挡齐军的进攻。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肇庆城中的郑军却根本没有投降的打算,反而抵抗得异常顽强。他们利用此前明军留下的火炮,与城外齐军展开对轰。虽然炮火不甚猛烈,但也让齐军试图直接轰开城门快速破城的计划根本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