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自救之!(第3/4页)

当李定国挥军反攻时,方以智领着家人,随着难民一路流落至肇庆。至十一月底,齐军撤出肇庆时,搜罗专业人才和工匠,方以智及家人被挑中,随即与数千人一起被转运至广州,最后又运到南平(今越南金兰市)。

在移民身份登记时,闻知方以智的身份和学识地位后,引起齐国主要移民官员的高度重视。这种博学多才,涉猎极广的学者,向来是齐国高层大力主张引进的人才之一,更不要说,人家已经著书立说百万余言,内容所及文、史、哲、地、医药、物理等。这等人物要是弄回汉洲本土,一定会受到大王的重视。

因而,方以智及家人立即受到非常高的待遇,无论是饭食饮用,还是日常所需用度,皆与大匠类同。这让刚刚经历一场大战,且心有惶惶的方以智感到莫名的激动。

自甲申天变,李自成攻破北京,自己于崇祯灵前痛哭,被贼军郭营俘获,贼军对他严刑拷打,“两髁骨见”,但他始终不肯投降。此事传入江南时,友人皆把他比为大明之文天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侥幸乘乱南逃。可当时南京弘光朝廷中,阮大铖却借口方以智在李自成入京后没有“殉节”,而将他列入“从逆六等”中的第五等,处理方法是“宜徒拟赎”。

自此之后,方以智便更名吴石公,漂泊于广东,更是一度披缁为僧,避居庙宇之中。

如今,这些齐国官员听闻自己大名和所学后,均表现出对他极其重视的模样,这使得方以智感动不已,对那个稍稍陌生的齐国,也生出许多好感。因而,对于移往汉洲本土,他倒也没生出多少抗拒心理,反而有几分期待。那个提倡“科学创造”、倡导“学术研究”,以及尊重“学者大匠”的海外藩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

另外,船上的水师官兵也给方以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军容严整,举止有度,而且纪律严明,十余天的航程中,对船上的众多移民没有丝毫侮辱侵犯之举。偶尔交谈,得知这些官兵居然饷银异常丰厚,每月实饷在四两银子以上(这个时期,清八旗前锋、护军、领催月给银4两,马甲月给银3两)。

重文教,倡百工,严法度,厚兵伍,再加上坚船、火器,这恐怕就是齐国能数败清虏的几个重要原因吧。

齐国,以后或可成为大陆华夏苗裔最后的希望吧。

“扔下去,先让他们清醒一下,以后好晓得军中法纪!”方以智父子突然听到船尾一声大喝,紧接着,“扑通”、“扑通”两声,几名水师官兵笑嘻嘻地将两个犯了军纪的水手套上绳索,然后丢到海里,然后被大船拖拽着,在海面上沉沉浮浮。

“狗日的,教了半年多了,居然还不晓得守船上的规矩。”水手长扶着船舷,眼睛死死盯着海面上被套着绳索的两名水手,计算着他们承受的最后底线,心中却也在隐隐担心将人给淹死在水里。

近两年来,齐国水师扩张太快,许多招揽自明军或者俘虏自郑芝龙部的许多水手,只是在南平水师基地接受数月的整训,便立即被打散分到各个舰船上,充任船上各个操作岗位。曾经自由散漫惯了的水手,突然被强制遵守齐国水师中严苛的军纪和操作条令,顿时产生了无数的问题。

随着齐国水师部队的正规化发展,各项条令和规章也是愈发正规和严苛,按照大王的意图,齐国水师是要建成一支世界性的强大海上力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要不断补充和增加新的战船,更换威力更加巨大的火炮,还有就是要研究和演练更加先进的战法,以及制定更加严明的海上纪律,最后才能将齐国水师打造成一个精密的海上巨兽。

“罗将军,你们齐国以后若是实力增长,会大举反攻大陆吗?”方以智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船长,认真地问道:“……重塑大明,再造神州,挽千百万百姓于危难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