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印度特遣舰队的访问(三)(第2/4页)

要知道,在东方这片广大的海域,只有汉洲人拥有专业战舰,也只有他们会神经质地抽调专业战舰来针对我们英国东印度公司!

为此,英国东印度公司曾数度派人至苏拉特、安丰堡(今印度西南部柯钦市)和宁阳堡(今印度朋迪榭里,也译作本地治理)等汉洲商站据点,试图与他们达成和解,不要再进行针对英国人的暴力袭击。

可是,这几处汉洲商站据点的负责人,却都矢口否认他们曾做过此类非法拦截和袭击英国商船的行径,认为这是英国人对他们的一种无端诽谤。

英国人被这种睁眼说瞎话的行径激怒了,准备进行武力对抗。他们指示旗下的武装商船在执行海上运输任务时,尽量编组为三到四艘的船队,并对沿途所遇到的汉洲商船进行无差别攻击。期初,英国人打了汉洲人一个措手不及,在数月时间,接连击伤汉洲商船八九艘,甚至还俘获了两艘。

不过,当汉洲人醒过神来,立即展开了疯狂地报复。在他们两艘专业战舰的配合下,频频拦截英国商船,不到三年时间,双方发生的海上战斗二十余场。虽然,英国商船凭借优秀的水手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先后击沉、击伤汉洲商船十余艘。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却损失得更多,被对方击沉、俘获的商船多达八艘,受伤损坏的更是有十数艘。

这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至东方的商船损耗率超过四成,贸易额也萎缩了七成,将已经陷入财政危机的公司彻底拖入到深渊之中。公司股价已经跌破面值,一些气急败坏的股东纷纷指责公司所奉行的激进对抗政策会将将公司带入到一种破产境地。

要知道,英国本土距离印度的航程超过六个月,而那个汉洲距离印度却只有两个多月的航程,他们可以更加迅速地获得本土的支援。甚至,对方只要愿意,可以派出更多的专业战舰前来印度地区。难道,我们东印度公司要与一个武力不弱的地区强国进行一场不切实际的战争?!

这个时期的共和国政府,关注点却是在国内和欧洲的事务,护国主(克伦威尔)为了加强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不断对保王党进行持续打击和镇压,解散议会,甚至还差点加冕成为新的国王。

在欧洲事务中,支持法国与西班牙进行的战争,海上加强《航海条例》的执行,维护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北海以及大西洋的海上权益。即使关注海外殖民事务,更多地也是投向美洲(北美)和加勒比地区。至于遥远的东方,似乎并不能吸引共和国政府的目光注视。

因而,无法得到英国本土更多支持的东印度公司,不得不准备向汉洲人低头。他们在两年前(1657年)曾派了代表前往汉洲本土,试图从汉洲政府着力,以解决双方在印度地区的武装对峙局面,并且还打着英国政府的名义,想与这个新大陆国家建立正式的贸易关系。

令人失望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在汉洲遭到了冷遇,这个国家的外交人员只是在与代表进行了浅显的接触后,便没有了下文。盘桓数月后,未获得汉洲任何高级官员的接待,并隐隐透露出一丝敌意。当代表失望地离开汉洲时,获悉这个国家已然得知他们这次访问,是东印度公司假借英国政府名义而来,因而,因而才会表现得异常冷淡,甚至有些愤怒。

一筹莫展的东印度公司眼见自己根本无法硬抗汉洲人的紧逼,甚至自己还会有很大概率被对方彻底排挤出印度市场,只能放低姿态,向汉洲人屈服。他们寻到汉洲人在印度的商馆,表示愿意服从他们建立的海上贸易秩序,并为此付出相应的对价。

嗯,我服软了,给你交保护费,这个地区的贸易秩序,你说了算,我不跟你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