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沙俄使团的东方之行(第3/6页)

这座城的长官出行时,总有约20名卫兵在前面喝道,并为他们撑着黄罗伞。这座城里的人口也比前面几个城市多,各种贵重物品、蔬菜和大米都十分丰富充足。”

“9月7日,晴天。

“离开泰达城后,骑马两天,便抵达了白城(昌平)。城为砖石所建,洁白如雪,因而,我们将其称之为白城。城市宏伟壮观,据说,骑马绕城一周需三日。进入该城有一座城楼,城楼下有三座城门,城门皆高大宽阔,包着锃亮的铁皮,上面钉满密密麻麻的黑色铁钉。城楼和城门旁有不少大炮,每枚炮弹重达两普特。

城里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店铺之间的街道都是用灰色的石头铺成,店铺和庭院也都是砖石所建。店铺前面都有刷成各种颜色的木栅栏,在店铺之上还建有砖房。店铺和其他房屋亭的屋顶上都铺有砖瓦,而屋顶之下的部分还被刷成各种颜色,并且绘有图案;四墙上挂的人物画像先是画到纸上,再裱到绸缎和丝绒上。而庙里的人像是泥塑的,并且从头到脚周身贴着金箔,面目十分狰狞。

寺庙可以随便参观。我们在白城看到为修建寺庙募捐的情景。三个人并排前行,其中有两人用木棒敲着木鱼,另ー个人肩扛神像,手里也敲着木鱼,神像十分宽大。神像上没有题词,画得很出色。在这座城里,我们还看到鹦鹉和侏儒,还有架着鹰的养鹰人。这个白城里的各种货物、贵重商品、蔬菜和吃食比别的城市更丰富。当长官们去寺庙或无论去哪里出行时,总有卫兵20名左右手持长矛,30人左右手握棍棒在前面开路、侍从们为长官撑着很大的黄罗伞,口中喝道:‘喔!喔!’”

“9月10日,小雨。

“从白城到大中国城(即北京)有2天行程,大清的皇帝就住在这里。这座城市非常大,石头砌成,灰色,呈四方形,绕城一周需4日。城市四角矗立着一些高大的城楼,城墙中央也矗立着一些高大的城楼。城楼带有花檐,刷着蓝黄两种颜色。城楼的炮眼上架着大炮,城门旁也架着大炮,堆放着炮弹。每座城门有50名卫兵把守。

大中国城地处平原、绕城有一条河,名为游河,注人黑海(渤海)。据说从大中国城到大海要5-7天行程。大船开不到大中国城下,货物都是用小船和平底帆船运进城。

在大中国城之内还有一座黄金城(紫禁城),那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据说,这座城是以各种奇珍异宝装饰起来,而皇宫则矗立于黄金城中央,宫殿的上方是金顶。

我们整个使团被安排在一个外交驿馆中,等待大清皇帝和他们主持政务的官员接见。听我们的蒙古翻译提及(中俄双方语言不通,但两国对蒙语都很熟悉,故而俄国使团雇佣了一些蒙古翻译),大清的皇帝只有八岁,尚未亲政。整个国家是有四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辅佐治理,处理国中大小事务。

“9月15日,晴天。

大清王国来了一位大臣,他骑着一匹矮小的马,在很多衣着光鲜的人簇拥陪同下来到驿馆。我领着使团几名重要的助手,在布置华丽的馆舍中,与他们进行了第一次交流。

我告诉这位大臣说,是全俄罗斯大君主、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派我们到中国来建立正式的外交和商贸关系,并借此觐见他们的皇帝,表达沙皇对他的诚挚问候。

这位大臣也表达了对我们俄国使团来访的欢迎,并表示,对于双方建立友好的外交和商贸关系,大清皇帝是应允的。

但他提出,关于在辽东,隶属于俄国的哥萨克人频繁袭扰和侵犯当地大清属民,是严重损害和侵犯大清利益的,应予以禁止和约束。

对于这位大臣的诘问,我与助手们进行一番辩解,说那是因为地方商民在猎取皮毛时,不小心误入大清属地,因为语言和交流存在某些障碍,而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冲突。但我们代表沙皇陛下,以后会尽量避免此类事情的再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