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太子东巡(第3/4页)

火车仅仅行驶了不到十余公里,便停靠在于第一站——凤山县(今布里斯班市阿凯舍里奇区)。随即,火车两侧涌来众多小贩,他们提着篮子,挨着每个车厢的窗口兜售小商品,有煮熟的鸡蛋、红薯、瓜子、花生、水果,甚至还有烧鸡、烤鱼,期望从乘客那里赚取一点额外的收入。

不过,太子齐子兴等众多官员乘坐的车厢外,却是站了一排宪兵和禁卫军,吓得众多小贩见了,便远远地避开。

这种小县城的火车站,整体布局有点类似于粮仓,除了用作旅客的候车场所外,还用作车棚,两边用简易的木栅栏就围成一个站场,人和货物全都在一个地方上下车,显得比较嘈杂和混乱。

至于会不会有人混入车站,去蹭一趟火车,也不是没有。但车上有专门的检票员,几乎每隔半小时,就会反复地查验乘客的车票。一旦被查出无票乘坐,会立即将其扭送到列车保卫人员那里,然后等待到站后,交给车站人员,少不得要予以罚金处置。

凤山县并不在大兴河畔(布里斯班河),而是处于一片广阔的平原地区。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开发,这里已经开垦出了百余万亩农田,是大兴府最为重要的小麦产区。

虽然本地区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但县城里还是有十几家小型的粮油食品加工场和毛纺织工场,除了满足本地民众需求,还大量的运往大兴和长安两地,以满足这些“大城市”的居民需求。

火车在凤山县停靠了十五分钟,期间又陆续有五十余人登上几节载人车厢。这些人,有的是花个几角钱上来图个新鲜,有的是前往长安的官员和书吏,也有的是准备前往内陆几个县城寻找商业机会的商人。

话说,自从大兴至长安的铁路修通之后,原来还是一潭死水的成德(今澳洲伊普斯维奇市)、顺天(今澳洲加顿市)两县的经济,仿佛间突然被唤醒一般,除了越来越多的移民被分配至内陆地区,还有无数的商人乘坐着火车,不断往来各县。

谷物、油料、羊毛、矿物、水果、肉类、甘蔗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运往大兴,然后进行一番工业加工后,再装上一艘艘大船,运往南太平洋领地,或者南洋地区。同时,各种工业制成品、钢铁、建材、鲸油、砂糖、茶叶,以及各种五金工具、农业机械,又从大兴港,由火车运往内陆县镇和长安城。

可以说,铁路的建成通车,立时将原有的物流速度提升了数十倍,并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了整个大兴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尝到甜头的大兴府,便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集资修建一条连同永昌府和少梁县(今澳洲阳光海岸)的滨海铁路。

一百三十公里的路程,除了经停凤山,还在成德(今澳洲伊普斯维奇市)、顺天(今澳洲加顿市)两地做了短暂停靠,前后足足花了近五个小时,方才抵达长安。

这座建立在大东山(今澳洲大分水岭)岭上的齐国都城,平均海拔六百多米,向东西两边瞭望,有居高临下之势。该地原为一片优良牧场,水草丰茂。十年前(1657年),经过多方勘查,被确立为未来的都城所在。

经过十年的建设,长安城已初具规模,王宫,内阁总理府,军部大楼,各部衙门,文渊阁(图书馆),博物馆,长安大学堂以及数座中小学堂等公共设施的主体建筑均已大部完工。

既然都城被命名为长安,因而这座新建的城市便浓郁着神州大陆古长安城的几分神韵。整个城市依山而建,城中道路也是连绵起伏。而且,该城位于内陆地区,不虞外敌入侵,因而并没有像其他沿海城市那般,建有大段的城墙和防御设施。

整个城市的设计立意为“唐风汉韵、盛世华章”,几乎所有的建筑,整体皆朴素庄重、雄奇壮美,气势恢宏、彰显浓郁的汉唐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