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机器的可怕(第3/4页)

各地的农人们除了在农闲时节,将自家的绵羊剪下羊毛后卖与收购商人或毛纺织厂外,还会利用这段时间,在城中的毛纺织工厂里打些零工,为工厂梳理收购而来的大量羊毛。

在这个时期,还没有专门的羊毛梳理机器,这些工作只能靠人工。工人们用手指将毛束拉开、松散并提取异物,然后再混合纤维。

别以为梳理羊毛这种活计是个轻巧的工作,那需要工人们在长年累月的操作中,逐步掌握其梳理专门技巧,可以说是一门比较具有技术含量的操作。有些熟练操作的工人,甚至可以获得比纺织工人高出一倍的薪水。

汤永中就是凭借手头精熟的羊毛梳理操作技巧,在每年的农闲时节,会来到广信城的毛纺织厂梳理大量的羊毛原料,以计件为酬,赚取一笔额外的收入。曾经有几家工厂的掌柜劝说他放弃乡下的几十亩地,进入工厂,专门从事这个工作,每年赚取的工钱必然会比田地里刨食要多得多。

但于二十多年前,千辛万苦地来到齐国,分了四十亩地,一直被倚为命根子般的存在,若是轻易撂荒,作为穷苦人家出身的汤永中哪会舍得!

所以,汤永中数次拒绝了城里几家毛纺织厂掌柜提出的弃农从工的建议,想着,凭借自己的手艺,每年都能利用农闲时节,赚取十块八块的汉洲银元,再加上地里的庄稼和家里养的十几只羊,那日子也过得可是堪比大明一般的中小地主。

然后,今天与城里收工放假回来的三女聊天时,汤永中从其话语中谈及毛纺厂新进了一种可以梳理羊毛的机器时,顿时就被惊住了。

“咋的,以后工厂里的羊毛就不用人来梳理了?”

“我看了那机器,梳理的羊毛不仅更为蓬松,而且速度可比人要快多了。”三女汤成燕说道:“不过,那机器还是需要两个人来操作,但每天处理的羊毛却差不多有七八个人的工作量。”

“那以后,这工厂里还要我们这些打零工的人不?”汤永中心有不甘地问道。

“我想工厂里多半是不需要人工来梳理那些羊毛了。”

“哎,那以后岂不是就少了一个赚取额外收入的机会了?”汤永中脸上带着几分失落,“我还琢磨着,可以为你和几个弟弟能多积攒一些嫁妆和聘礼呢。”

“爹,我工厂做工,差不多每个月都可以赚三块钱……”汤成燕脸上带着一丝不自然的表情。

“哎,你是不晓得,现在男子娶个媳妇,要给的聘礼那是越来越高了。”汤永中摇头苦笑,“你说这好好的活计,怎么就让一个机器给替代了呢?……这天杀的机器,不该有呀!”

在齐国的诸多工厂里,使用机器不仅可以实现用熟练程度较低的劳动代替熟练程度较高的劳动,而且更为有利的是,它能节约劳动力,一台机器可以实现数人乃至数十人的工作效率。对于工厂主来说,添置机器与增加人手没有太大区别。

既然机器比工人的代价低,那他就不需要去增加工人,甚至用更少的工人,只要有机器,同样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

从人与工具的传统关系来说,机器的出现并不是取代了人,而是赋予工具以人才有的技能,工具变成机器的一部分。虽然,机器还需要人来操作,但却不再需要人的技能了。工人的技能已经转移到了机器身上,工人与工具从此被彻底隔离,离开了机器,工人可能将一无是处。

在过去,人们一般是按照大自然的样子制造器具,比如中国古代的指南车,就必须以一个雕刻的人像来指示方向,这个木雕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人;类似的还有龙舟和木马。因此,在那个时期,各种器具实际上只是大自然的仿制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充满理性主义的技术从大自然中分离出来,车轮的发明,就是这种分离的早期尝试中一个杰出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