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法国人的汉洲见闻(第3/4页)

很遗憾,机车的模样和内部具体构造我无法描述得太清楚。因为,齐国的官员和机车维护人员在发现我们仔细观察这台蒸汽机车的时候,过来阻止了我们的行为,并非常礼貌地将我们劝离。

我们乘坐的车厢应该是齐国官员特意安排的,除了十余名随行陪同官员和护卫士兵外,并无其他乘客。

在这一刻,我们都觉得自己像一个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在车厢里好奇地观察这里的一切新鲜事物。

可能过了半个多小时,随着机车发出几声高昂的汽笛声,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车厢开始缓缓移动。在短短几分钟内,机车的速度越来越快,车窗外的景象也飞速掠过。

我感到很惭愧,在这个时候,我们法国人引以为傲的矜持和稳重,全都荡然无存。所有人都热切地趴在车窗前,贪婪地看着机车外所有的一切事物,一望无际的森林,整齐划一的农田,波光粼粼的小河,还有漂亮的农庄……

上帝呀,这飞驰的蒸汽机车,简直就是神的造化物。它拖拽着十几节装满货物和乘客的车厢——这相当于数百辆马车的载运量,以四十到五十码的速度平稳地行驶在两根铁轨上。

哦,当然,车厢里还是稍有震动,但这相较于马车的颠簸,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太神奇了!”

——

“1672年10月7日,阴天。

我们乘坐火车已经行驶了四天,所有人都已经慢慢适应了这种神奇的交通工具。听齐国人介绍说,他们的已经全线修通了从威海到首都长安之间的铁路,将原先乘船需要花费二十多天的时间,缩短至十天。

对此,我们所有人在表示惊叹和佩服之余,内心深处无不生出惊惧之心。齐国的国土面积、人口规模以及拥有的军事力量暂且不论,就凭借这威力巨大的蒸汽机车和通行各地的铁路,这个国家所蕴藏的实力,我们法国都不能予以轻忽。

另外,这种神奇机器,我们法国最好也要想尽办法引入国内,这必然会在交通领域内引发巨大的变革。”

——

“1672年10月10日,晴天。

沿着汉洲东海岸行驶,我们会看到一种不寻常的现象,这里的树木没有“林下灌木”。沿途有各种各样的树林、草甸、沼泽,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很远,整个地区或至少一部分可以直接耕作,而无须砍到一棵树。

总体上讲,这片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很高,但某些地方看上去还是光秃秃的。在我的想象中,这个地区就像一头瘦骨嶙峋的奶牛的后背,大多数部位覆盖着长长的毛,但凹凸不平的髋骨异常突出,偶尔的摩擦和撞击使这一部位的毛完全脱落了。

但实际上,那是因为树木长在较低的斜坡上,距离又非常远,林下没有灌木,所以才看着像是光秃秃的模样。

据陪同的齐国外交官员说,这地区的土地肥沃,河流纵横,耕种条件极为优越,是他们国家最为重要的农业产区。那里分布着无数的良田,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甘蔗、土豆等多种农作物。在内陆的深处府,有许多优良的牧场,饲养了数十上百万的牛羊。所有的齐国民众,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

看得出来,这些齐国官员在说及他们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和所取得的成就时,显得非常自信,神情中也充满了骄傲和自得。

说实话,在半个月前,我对齐国人的自夸自说,是非常不以为然的。但沿途经过了许多城镇和乡村后,我认为他们说得可能都是真的,这个国家确实是一个富裕文明的国度。

不论是在建业城,还是威海城,以及我们沿途经过的广陵、云阳、香江等大中型城市,我们没有见过一个乞丐,也没有遇到一个流民。而且,我不觉得这是他们刻意安排出来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