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战略定力(第2/4页)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荷兰三级会议大议长德·维特准备要向法国屈膝妥协,派出使者不断的向路易十四求和。路易十四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款,包括荷兰取消独立地位,向法国称臣,全境由法国军事占领,赔偿巨额军费,割让莱茵河南部领土并入法国,所有城市和港口免除法国商品关税。哦,对了,还要求荷兰国内民众由新教改奉天主教。”

军政联系会议上,总参谋长崔少川放下手中的情报资料,先向皇帝点头致敬,然后左右看了看在座的内阁各部官员和军政将官,等待他们出言询问。

“我们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就从驻欧代表处收到情报反馈,法国人正在积极准备发起对荷兰的入侵。可如今战事一起,荷兰人的表现似乎就像没有做任何准备一样,使得法国人的军事入侵根本未曾遭到任何强力阻击。……这荷兰人为何表现得如此拉跨?”工商部尚书栾金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荷兰人不是一向自诩为欧洲事务的最终裁决者吗?怎么眼看着就要被人家法国给最终“裁决”了!

“法国人磨刀霍霍的时候,荷兰人正在忙着搞内斗。”崔少川摇头说道:“据黑衣卫驻荷兰的探子回报,在两年前,原荷兰执政的继承人——奥兰治亲王已成年,其国内开始有呼声让其担任多数省的执政。但这个提议,无疑是对共和派和大议长的德·维特最大的威胁,采取各种措施阻止奥兰治亲王执政。”

“同年,当部分省议会提议增加常备军以应对法国可能的威胁的时候,德·维特否决了增兵计划。他认为,加税增兵明显对于他所代表共和派势力不利,因为按照荷兰的传统,常备军是归执政指挥。德·维特担心扩大军队规模,会壮大奥兰治亲王的势力。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法国在1670年将军队规模从7万人扩充到9万人,在1671年又扩军到12万人,并计划一旦开战继续扩军到26万人。而荷兰人,却在为了权力斗争反而开始大规模地裁撤军队。”

“荷兰人会投降吗?”

“会不会投降,那得要看荷兰国内哪一派势力可以掌权了。”崔少川说道:“以德·维特大议长为首的共和派是打算在路易十四给出的和谈条件内继续讨价还价,期望获得一个体面的投降条件。而以奥兰治亲王为首的君主派,则坚决反对向法国人让步,并誓言抵抗到底。”

“两派的斗争非常激烈,在六月下旬的时候,德·维特遭到一次未遂的暗杀,虽然侥幸生还,但身负重伤,已不能履行职务,荷兰进一步陷入群龙无首的地步。7月4日,荷兰省决定以奥兰治亲王担任该省执政,称威廉三世。5天之后,威廉正式宣誓就任海军与陆军统帅兼荷兰省与泽兰省执政。对了,目前荷兰也就剩下这两个省未沦陷于法国人手里。”

“现在看来,荷兰的君主派掌权,已成既定事实。我们参谋部给出的预判是,荷兰国内政局可能还有反复,但共和派失势,已在所难免。在战事上,荷兰人可能会做最后的极端打算,来阻止法军的继续推进。”

“极端打算?”

“对,荷兰人可能会将拦海大坝凿穿,来一个水淹七军,阻止法军攻占仅存的泽兰省和荷兰省。”

“那如此一来,荷兰就算没有被法国全部攻占,但其最为精华的泽兰、荷兰两省岂不是全部没于水中,而陷于亡国的边缘。那我们借贷给他们的几百万银元,还能还得上吗?”户部尚书罗恒平不无担忧地问道。

“这倒不必担心,荷兰人有的是钱。我相信他们在开闸放水的时候,一定会将金银之类的重要物资妥善存放,断不会让海水冲走了。毕竟,他们还要花费大笔资金去招揽德意志诸邦国的雇佣军来助战,手里没点硬通货那是万万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