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齐日之争(第2/4页)

目前,在整个日本的对外贸易活动中,若是论市场份额的话,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当属明国,齐国次之,荷兰最少。当然,这些数据是官方的统计,还未算上齐国主导的琉球、萨摩、长州和云州等几个方向的走私贸易。加上这些非正常贸易途径,齐国对日贸易额,很有可能会稍稍超过明国的贸易总量。

按理说,对于这么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身为幕府大将军此前最为重要的辅臣,阿部忠秋不可能一点都不了解。因而,沃德对他的问话,感到几分意外。

“说说齐国的军事力量吧。”阿部忠秋笑着说道:“这个国家若是与他国发生战争,大概可以动员多少军队?”

“呃……”沃德想了想,端起矮几上的茶杯,一口喝下,然后舔了舔嘴唇,“齐国拥有远东地区数量最多、战力最强的海上力量。据我们东印度公司估算,齐国海军的人数规模在两万四千人上下,最少装备了七十到八十艘专业战舰,嗯,也有可能会达到一百艘。其中配备四十门以上火炮的战舰大概有四十艘左右,配备76门以上火炮的战舰就有十艘。另外,他们国内还有数百艘具有一定战斗力的武装商船。若是战争规模扩大,我相信,以齐国的动员机制,这些武装商船会以最快的速度被征用为作战船只。”

“也就是说,齐国一旦与他国发生战争,他们可以出动数百艘大中型武装船只?”阿部忠秋有些动容。

“理论上是这样的。”沃德笑着说道:“但我认为,在整个远东地区,甚至在广阔的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齐国仅凭借他们海军的战力,就足以击败任何国家和地方势力发起的海上挑战。是的,齐国有这个自信,也有这个能力。”

“……”阿部忠秋半响不语,脸上的神情变得有些凝重,“那……,那他们的陆军呢?”

“哦,相较于齐国的海军,他们的陆军规模就显得有些袖珍了。齐国的陆军人数不会超过一万,可能在七八千左右。”沃德说道:“但他们的陆军训练有素,战斗力非常高。据说,他们的火枪兵每年都会进行最少三十发弹丸以上的实弹射击训练。要知道,在我们欧洲,许多国家的士兵每年实弹射击训练标准根本没有这么高。嗯,能超过十发铅弹,就已经算是超高标准训练了。”

欧洲的火枪实弹射击训练标准,别说在17世纪比较低,就是到了19世纪初,军事技术大为进步的时代,也没有多大提高幅度。1805年前后,沙俄士兵普遍领到的铅弹是按照每人每年消耗3发子弹的标准发放,只有需要精确射击的猎兵每年才能拿到6发铅弹。

拿破仑横扫欧洲后,沙俄才一咬牙在1808年重新制定射击标准,规定“近卫团和常规团,按照前两列士兵每人每年消耗5发铅弹,第三列士兵每人每年消耗8发铅弹”的标准进行实弹训练。

而拿破仑军团的训练标准也强不到哪里去,法军平时每年也只进行6发实弹射击训练。普鲁士人更小气,一个团(人数大概在1700人左右)一年的实弹射击铅弹数量是4125发。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欧洲陆军,通常会在战前临时抱佛脚进行突击训练,把子弹训练量加大到数十发。

至于此时的日本军队,火器当然也有,但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技术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甚至还不如太阁时期(丰臣秀吉)。

要不然,发生在十六前的齐萨战争,也不至于让幕府大为震动。一个西南强藩,在齐国面前,竟然表现得如此不堪一击,从对方登陆鹿儿岛,到迫使萨摩藩投降,前后历时不到半个月,而且战损也是微乎其微。

齐国强大的炮舰,犀利的火器,一边倒的战局,都让旁观战事的幕府暗暗心惊。以至于,后来齐国再来江户交涉通商事宜时,幕府很快转变态度,非常干脆的同意了,并给予他们和明人、荷兰人同等的贸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