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皇统(第2/4页)

“海军做了太多不该是军人做的事务。”

“陛下是指……海军贪腐?”齐大陆沉声问道。

“也未必全然是贪腐。”齐天摇摇头说道:“海军有数十座海外专属基地和港口,近年来,都在大规模地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上日常物资储备、基本维护,还有一些相应的民生管理,那可都是一笔笔非常庞大的开支。花费的金额,足以养数支大舰队。再加上海军对各种先进装备不计代价的研发和试验,还有远超欧洲海军强渡的日常实战演练。我齐国海军,与其他国家相较,属实在烧钱呀!”

“待数年之后,那些港口和基地建设完毕,想来整个军费自然会降下来。”

“任何事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则千难万难。”齐天摇摇头,“守勋作为军部的当家人,其意图就是想在未来十几年里,将整个军费规模维持在两千万以上,从而在最短时间里,将帝国的海军规模,提升至‘两强’标准。……他似乎太过急于求成了。”

“陛下为何不予以制止?”

“因为,太子也想这么做。”

“……”齐大陆听了,立时闭口不言。

……

3月25日,太初宫。

太子,作为国之储君,皇帝钦定帝国接班人,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以及显赫非常的地位。然而,在君主专制时代,皇帝是九五之尊,唯一的最高权力掌控者。皇帝在任时,大部分的太子并没有什么实权,即使有,但其拥有的权力一般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更有甚者,猜忌多疑的皇帝会时刻提防太子政变,篡权夺位。在皇权的巨大诱惑下,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心如止水。从两汉,到隋唐,至宋元,历史上因太子和皇帝夺权,而引发的宫帷惨变从来不是什么稀罕事。无数的太子都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沦为了他人的垫脚石,此类事件,不胜枚举。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历史上也有被皇帝所深深信任,且得到了极大权利的太子存在。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是一个,被认为是历朝历代所有太子中最有权力的储君。

而齐国太子齐子兴,可能也能算一个。他从五岁起,便被立为太子,其地位从未动摇过。从小便受到皇帝陛下的精心培养、多方扶持,并给予他无限的信任。

十八岁,齐子兴从军校毕业后,便加入海军,熟悉和了解兵事和海洋,历时三年。

二十一岁,脱离军队,然后从最基本的村屯拓殖、乡镇管理等事务做起,经历地方各项民生建设等亲民事务,深切体会底层生活。

越三年,任建业府黑山县知县,亲掌一地经济民生;两年后,又迁任京畿长安知府,督办皇城及各部官署营造之事。

待帝国完成迁都后,太子又至内阁诸部,帮办参议各项部务,以熟谙政府的具体运作和操作规程。

汉兴五年(1675年),太子便进入内阁中枢,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策划,充分锻炼和实践他的执政水平,培养干实事的能力。

皇帝陛下外出巡幸地方的话,也会留下太子监国,暂时行使皇帝的权力,掌管偌大的帝国,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行,表明了皇帝对太子最大程度的信任。

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使在平常时候,皇帝也会让太子时不时监国,将一切事务都交由太子个人决断。皇帝陛下殷切希望能借此机会,提高太子处理政事的能力。

期间,虽说皇帝也在总理帝国关键性政务,但只是在帝国发展方向出现偏差时,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转向,可以说,在近年来,皇帝几乎就没有处理过具体的政务,他将一切都安排给了太子。

要知道,此时的齐子兴仅仅只是太子,但他却能够决断诸事,与其他帝国内,面对父皇时需要唯唯诺诺的太子不同,齐子兴性格敦厚宽容,任事坚毅执着,甚至为了坚持己见敢于同皇帝陛下争执分辩,体现出太子已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权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