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狂飙的渤海国(第2/4页)

但整个伊尔库茨克督军府对于沙皇陛下是否会派来正规军队来挽回岌岌可危的远东局势,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从莫斯科传来的消息,和奥斯曼帝国持续五年的战争,已经在1681年春天落下了帷幕,而他们沙皇俄国遭到了一场彻底的失败。

尽管在战争的后期,沙皇俄国与东乌克兰联军俘虏了西乌克兰哥萨克酋长多罗申科,但在几个主要战场,俄军被奥斯曼军队连续重创,前后损失兵员三万余,丢弃军械物资无数。

此后,沙皇俄国被迫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巴赫奇萨莱合约》,放弃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东乌克兰领土,允许奥斯曼人在东乌克兰地区拥有特殊地位,释放多罗申科,使其建立一个亲奥斯曼的乌克兰酋长国。

为了抵御奥斯曼帝国及其附庸克里米亚汗国的侵扰,沙俄准备在苏多斯季河、谢伊姆河,以及顿河等河流地区修建一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防线,将北方已经修建的别尔哥罗防线连接在一起,以构成沙俄的西南部边界防线。

为了修建这道浩大的防线工程,主持远东殖民事务的西伯利亚事务院向雅库茨克、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以及托木斯克等几个督军府下达指令,要求几个地方缴纳更多的皮毛,对当地土著征收更多的实物税,为沙皇贡献更多的金银,以缓解莫斯科严重的财政危机。

自十余年前,沙俄陆续丢掉了阿穆尔河、乌苏里江、结雅河、石勒喀河等众多据点后,整个远东殖民地区获取的皮毛和各种实物税足足减少了一半,让沙俄赖以为生的皮毛出口贸易也直接腰斩大半,使得整个国家严重缺乏金银之类的硬通货。

因而,在面对“兵强马壮”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和来去如风的克里米亚汗国骑兵,沙俄军队宛如叫花子一般,不仅武器装备极为落后,而且数量也严重不足。在军队中,往往五六名士兵才能拥有一支火枪,并且持有的大部分火枪还是老旧的火绳枪。

要不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精力仍旧在神圣罗马帝国方向,派出的军队也仅为偏师,人数不过两万余,估计早就被人家给打崩了。沙皇费多尔三世集结的五万大军,在战场上始终处于受虐的一方,经常被人数不到己方一半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击溃,继而遭到克里米亚汗国骑兵的衔尾追杀。

面对实力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据闻,沙皇费多尔三世准备选择暂时蛰伏,不再去主动招惹这个敌人,转而开始专注国内事务。

沙皇陛下任命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戈利岑公爵推行了一系列军事、行政、经济、司法、金融、宗教和教育改革。还首次将文官和武官进行了区分,仿照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军事制度,在军官中推行军衔制,以加速军队的现代化和标准化。

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在司法改革中,沙皇陛下废除了刑罚中的肉刑,那些犯了重罪的犯人不再被砍去双手或者切断双足,而是改为流放至西伯利亚。

莫斯科的贵族老爷们,为了能获得更多的皮毛,开始更加关注西伯利亚的殖民活动,他们除了将那些被判为重罪的犯人流放过来外,还在东乌克兰地区大范围的招募和征集哥萨克人前往西伯利亚,以加强远东的武装力量。

但目前来看,在整个伊尔库茨克督军府,所能依靠的就是本地区陆续聚集而来的五百多名哥萨克军人、数百名流放重刑犯,以及两千多名来此讨生活的农人、猎户和各类匠人。至于当地众多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则被认为是极不可靠、不被充分信任的潜在危险者。

在没获得强力支援的情况下,伊尔库茨克督军叶戈尔·维亚尔特舍夫试图派出使者,向攻陷乌金斯克城堡的鞑靼人表示暂时的屈服,以敬献若干皮毛和财物的代价,来换取对方停止进攻,以便赢取必要的缓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