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谁在抄袭(第2/4页)

他在阿拉斯加待了一个半月,才拍到了满意的极光配色。

绝对的独一无二,不可能有什么重合。

“有没有这样的AR极光秀我不知道。程诺发给我的照片里面也没有晚上拍的。但极光之意这个商标,人家是注册了的。”

宣适看着聂广义,略显犹豫地补充:“我刚查了一下,极光之意注册的是工作室,注册时间是一年半之前。”

“一年半之前注册?”

“对,这还是注册时间,开始建造的时间,肯定早于注册时间,也肯定早于这个概念在你脑海里成型的时间。”宣适回应。

听到这个消息,聂广义开始怀疑人生:“总不至于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设计师的脑子,和我长得一模一样吧?”

宣适当然也相信,这是聂广义自己做的设计。

但问题是,【Concetto di Aurora】和【极光之意】,只是一个意大利语和一个中文的区别。

实在是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

从外观到命名。

这两个方面,这放到哪里都算是抄袭。

放到网文界,那就是复制粘贴之后改改错别字的差别。

这不是抄袭,什么是抄袭?

在聂广义确定自己没有任何抄袭行为的情况下,这个结果又应该要怎么解释呢?

“广义,这种情况,会对你拿的奖有影响吗?”

宣适问了一个比较实际且迫在眉睫的问题。

聂广义刚才无意间提到巡回到国内展出的时候,就叫极光之意。

这意味着,这个作品是要做全球巡展的。

“肯定有的,我得在组委会发现问题之前,主动把这个情况上报上去。组委会的人,肯定也是没一个见过这个极光之意工作室,不然也不会给我颁个大奖。但问题是,我也确实没有见过。”

聂广义把照片和自己手上的模型,来回来去地对比了好几遍。

对比到最后,连聂广义自己都开始怀疑是不是抄袭了。

“这是国内哪个大师的设计吗?”聂广义看向宣适,“会不会我在某一个概念建筑研讨会,曾经见到过这个设计或者和这个大师聊起过,匆匆而过的那种,只存在于潜意识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变成了脑海里的雏形?”

“我刚刚问过程诺了。”宣适回应道,“她说这栋楼就是业主家人的一个想法。业主不是学建筑的,也没有请过设计师什么的,全程都是DIY。”

聂广义看着宣适,脸上变换了好几种表情。

“我怎么这么不信呢?”聂广义接受不了这个说法,“毫无建筑设计经验,上来就是概念设计,并且直接实现?”

宣适看了眼手机,抬头回应:“说是很多年前就有的想法,业主自己一层一层建,建了五年,去年年初才建好。”

这些情况,都是宣适在看清楚模型之后,第一时间发消息问来的。

他知道这件事情,照片里的建筑是什么情况,对于他的天才建筑师兄弟来说,很重要。

这是原则性问题。

也是出道即巅峰的广义大少最没办法接受的事情。

“不是学建筑的?那是什么样的工作室?”聂广义满心的疑惑开始蔓延:“这样一栋超前的建筑,都不是建筑设计师工作室吗?”

“只有一楼是工作室,上面四层包括天台都是业主自住的。程诺要去一楼的工作室入住一个月,她发照片过来,就是让我回国去那里找她。”

【入住】这个细节,是导致宣适先前一直盯着手机照片不放的根本原因。

女朋友忽然这么热情,他怎么能不积极回应?

“工作室怎么住?”聂广义再次加深了心底的怀疑。

“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程诺发照片给我的时候,还发了一段语音。

宣适干脆点开语音让聂广义自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