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再次错过(第2/2页)

另外一个,是设计过的节目标志。

梦心之没记住电视台的标志,节目标志上面写的,是《走近达•芬奇》还是《走进达•芬奇》也已经很模糊。

总归她那时候还小,字也还没有认得太全。

原本气鼓鼓的梦心之鬼使神差地停了下来,宗极也站在她的边上一起听。

前半部分,工作人员介绍了《蒙娜丽莎》,说了这幅画一堆有的没的,梦心之也没有记得太清楚。

后半部分说,工作人员说到了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的《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不喜欢用从中世纪开始就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湿壁画颜料。”

“他是一个发明家,他使用了自己独创的颜料,那种颜料里面,混了和鸡蛋和牛奶。”

“这也导致《最后的晚餐》有很多严重剥落的地方,花再多的钱,请再多的专家,也没有完全修复的可能。”

就那么一个瞬间,梦心之从心情低落,变成了兴致高昂。

那是她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梦境是有意义的。

谁又能说,在层层玻璃的阻隔之下,丽莎夫人就失去了婉转动听的歌声呢?

这番话和梦境里面丽莎夫人告诉她的,有很高的重合度。

梦心之几乎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

还在十四年之后,把这番话,用自己的解读,传达过了宗意。

并且用【达•芬奇不是专业画家】这么惊世骇俗的理由,说服了同样受困于小小的《蒙娜丽莎》为什么会成为大大的镇馆之宝的宗意。

梦心之当下就想回去再看一遍,毕竟她先前气得连打卡照片都没有拍。

好在那时候的卢浮宫还有夜场。

宗极带着梦心之又去排了一次队。

等到离开,已是夜晚。

父女俩进来的时候,一心只想着《蒙娜丽莎》,都没有来得及在地标玻璃金字塔前面拍过照。

出来就肯定是要拍个合影的。

但是,找谁拍呢?

宗极环顾了一下,看到有个同样穿了黑色西装,像极了工作人员的年轻人,正在给一个拿着中文地图的游客指路。

又是卢浮宫的“工作人员”、又会中文、还热心帮忙指路,这样的年轻人,请他帮忙拍张照片,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吧?

聂广义就这么被宗极抓了壮丁,在巴黎的夜色里,给宗极和梦心之在玻璃金字塔前面,拍了两张合影。

许是天色已晚,许是心情不佳。

聂•黑色西装•工作人员•广义既没有走心,也没有留意。

完全没把这件事情,装在自己的记忆里。

那会儿的梦心之,还没有那种让聂广义一看就走不动路的独特气质。

八岁的小女孩,就算能俏丽若三春之桃,也不可能清素若九秋之菊。

当然,即便留意了,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记住,自己在什么样的景点、帮什么样的游客、拍过什么样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