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情有独钟(第3/4页)

“看来聂教授还是很了解自己未来儿媳妇的嘛!刚刚还让我带上你。”

聂广义极度不要脸地说完了,才想起来,自己还处在没有正式上位的追求阶段,赶紧把泼出去的水给收了回来:“不好意思啊,姑娘,一时嘴快说错了,我的意思是,聂教授还是很了解文物和博物馆专业的。”

每隔五十和一百年被毁一次,是万安桥这类文物的既往命运。

那些什么五十年一遇的台风,百年一遇的洪水,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新闻里面的一句话。

但对于浙南和闽东北的这些非遗编木拱廊桥来说,每一次,都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

2016年中秋节,台风“莫兰蒂”在厦门登陆。

这座花园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直接被摧毁了一半有余。

厦门人对那一年的中秋节,不可谓印象不深刻。

道路两旁的绿化没了,包括很多苍天大树。

好些人家里的玻璃碎了。

台风吹走了阳台,暴雨打湿了一整个客厅。

哪怕是见惯了台风的厦门人,也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恐怖力量。

溪流暴涨,使得相隔了五百公里的三座国宝级廊桥——薛宅桥、文重桥、文兴桥被洪水冲垮。

台风过后,厦门人在一棵树一片玻璃地恢复绿化和生活。

远在五百公里之外的泰顺人,沿着洪水过境满是漂浮物的江面,一块一块地收集三座国宝级廊桥的“残骸”。

从浙南到闽东北,就这么一路沿着江寻找,一直到入海口。

村民们把这些桥梁,视为信仰。

他们捡起的不仅仅是木头,更是这些见证了他们成长的廊桥记忆。

比记忆更重要的,是只有找到了这些古老的构建,才能认定为是文物修复。

廊桥被冲垮了,但零部件几乎都找回来了。

这就和浙博把万工轿拆了,对每一个花片进行清洁,再重新装回去是一个道理。

万工轿还是那顶万工轿。

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级别。

不会因为拆开了再重新组装回去,就失去了文物属性。

聂广义老早就可以开始万安桥的重建了。

不缺技术也不缺钱。

在聂广义看来,万安桥烧成这样,和薛宅、文重、文兴这三座浙南的国宝级文物的情况不太一样。

聂教授却觉得,万安桥还是有机会的。

毕竟石墩还在,一边的桥屋也还在。

并不一定完全没有办法保留其文物属性。

聂教授非常不聂天勤地向聂广义灌输【只要努力了,哪怕不成功也没有遗憾】。

这样的行为,极度不符合把名誉看的比什么都重的学界泰斗的人设。

有些人,之所以会一直成功,就是他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放在过去,聂天勤是接受不了失败,并且只会在舒适区待着的。

年过七旬,倒是多了一份年轻人的闯劲。

“我要去!”

梦心之有点激动,甚至都没有反驳聂广义一时嘴快的那些明显和事实有着过大偏差的地方。

“啊?”聂广义反而有点不会了,“姑娘的意思是,你今天连夜和我赶回长桥村?”

“是啊。万安桥被烧成这样,要是还能保留文物属性,将会是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事情。对我国的木构文物保护,也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听起来,姑娘似乎对木构建筑很有研究……”

聂广义意味深长地看向梦心之。

不知道为什么,此时此刻,他特别需要得到姑娘的一丝丝首肯。

自负的人,通常都自卑。

聂广义表现得越志在必得,就说明他在面对宗光的时候,有多心虚。

“是有一些研究,但没有很多。”

姑娘没上道,聂广义只好继续循循善诱:“姑娘为什么会对木构文物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