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4页)

可惜老李此刻并没有推门的想法,他愤怒地像是自己的家乡被骂了,直接对着光屏斥责道:“我来晋城这么多年,不说博古通今,也算是博览晋史,我怎么不知道晋商是靠着剥夺起家的?!”

多数人在刷着【别气】,然而之前那位又冒了出来,【那你怎么解释晋商当年这么富裕?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血腥的!你们再狡辩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老李看到这话,不怒反笑,“你是哪个国家的?”

【当然是华国人!怎么?说不过就开始人身攻击了?】

老李摇摇头,再不说话了。

他突兀地反身,看向沈呦呦二人,语气变得悠然而平静,“我也是异乡人。”

风吹起了衣摆,草木的清香随风而来,为老人微哑的嗓音添了几分韵味。

“我爷爷是名赤脚大夫,那年秋,他跟着师父,一路行医到了晋城。”

“当时已经足足八个月滴雨未落,各地都开始爆发饥荒,更别说本就人多地少的晋城了。”

“当时我爷爷还只是个学徒,他一路过来,看遍世间疾苦,甚至有些不愿再前行。”

“好在他后来还是走了下去,也因此,遇到了我奶奶。”

大抵多数华国人都是爱听八卦的,沈呦呦听到这句话,也不偷瞄木门了,聚精会神地看向老李。

“他一来晋城,就感到不对劲。”

“这里也爆发了大规模疫病,也死了许许多多的人,但这里的人……怎么说呢。”

老李回忆着他爷爷当时讲述的表情,笃定道:“有一种奇怪的期冀。”

“当时那个年代,百姓本就贫苦,政府又不作为,许多人甚至还没染上疫病就先把自己吓死了。”

“所以这种被称为希望的东西,实在是罕见又珍贵。”

“我爷爷当时年纪还小,他好奇呀!又不能直接去问那些病人。”

“因为他们当时刚好借住在县令的家里,于是他忍不住,就偷偷地去问了县令的女儿……”

未来会成为老李奶奶的县令女儿,此刻还是个孩子王,她坐在树杈上,听完异乡人磕磕绊绊的问题,理所当然地晃着腿,“因为他们还要等离乡的家人呀。”

她见这个小大夫依旧一副呆呆的样子,小大人般叹口气,掰着手指开始举例。

“巷尾的姨姨会每年为她的丈夫制一件新衣,已经屯了十几件了;

街头的豆腐姐姐总坐在同一个位置,听说那是她跟远行爱人初见的地方;

总跟着我那个弟弟喜欢吹牛,说他爸爸一定会骑着骆驼、带着整个西域的金银珠宝风光归来……”

小姑娘语气里带着憧憬和羡慕,忽然铃铛的声音响起,瞬间打断了她原本的思绪,“卖糕点的婆婆来啦!”

县令女儿从树上一跃而下,小大夫吓了一跳,刚想去接,就见小姑娘满不在乎地拍拍屁股上的灰,笑着往门外走,“糕点婆婆是村里最酷的老人!她丈夫去世得早,她就一个人送别了五个儿子!”

小大夫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问道:“这难道不是很难过的事吗?”

“当然难过呀,”女孩回过头,脸上的笑倏然消失了,她轻快的语气变得沉郁,“所以才酷。”

跟多数现代人心中想的不一样,在当年人多地少的晋城,反倒是那些远行的人,被称为英雄。

“他们不是奸商,更没有剥夺农民的利益,”老李声音沉沉,“事实上,他们就是农民,活不下去了的农民。”

人太多,家乡太拥挤怎么办?

有人忍饥挨饿,苟且一生;有人蝇营狗苟,蹉跎一世;也有人占山为王,烧杀抢掠……

但是,无论怎样挣扎,蛋糕只有这么大,家乡的田地也只有这么多。

于是大多数地方的人,卷生卷死,走了科举改变命运的道路;

极少数人,石破天惊,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