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第3/4页)

“通过这种方式诱导你忘记‘目标是提升思维能力’后,‘茧’又通过问问题和打低分的方式,诱导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规律’上。”

须藤猜想,当第一关结束时,悠斗的想法不外乎是“原来要在躲避球的同时寻找规律”“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内容”“我要吸取这次的教训”等等。

于是在他的潜意识里,“寻找规律”已经成为了在挑战中拿到高分的方法。

须藤继续道:“而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寻找规律’上时,思维会再一次变得局限。”

“换句话说,你的思维停留在了第一场挑战里。”

须藤让“茧”播放了第二段视频的开头,将悠斗忽略的一点拎出来。

“举个例子,在第二场挑战开始前,‘茧’问的是‘是继续提升思维能力的挑战,还是开始新的挑战’,然而你理解成了‘是重新进行刚才的挑战,还是开始运动能力的挑战’吧?”

努力记笔记的悠斗:!

确实。

明明“茧”当时问的是“继续挑战”,而不是“再次挑战”或者“重新挑战”,他却完全没有注意,思维还停留在上一轮。

“第二轮挑战开始后,你将重点放在了寻找规律上,当找到的规律越来越多,你发现了一条‘安全路线’。”

“从第一轮开始的诱导和麻痹在这里开始起作用:你发现了一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观察找到的安全路线’,你很信任它。”

如果这条路线不是挑战者亲自发现的,而是“茧”指引,比如突然亮起来的路线,挑战者一定会心生警惕,不会轻易上钩。

“而认定这是一条‘安全路线’的后果是,你上当了。”

第二段视频停在了悠斗“紧急刹车、脚下不稳”的平地一摔上。

没想到这孩子还会平地摔。

总觉得有些违和。

须藤一边想,一边单手拧开“茧”提供的矿泉水瓶盖,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确认没什么遗漏后,简单总结:“你从一开始就被‘茧’诱导了。”

就像被木偶师牵着的提线木偶,一步一步走向关卡设计者提前挖好的坑里。

悠斗捧着满满一页A4纸的笔记,受益匪浅。

“须藤前辈,如果是你参加这两场挑战,你会怎么做?”

“我比较喜欢‘猜出题老师的意图’。既然目标是提升思维能力,大概会先猜关卡设计者要怎么通过‘躲避球’锻炼我的思维能力。”

老实说,用“躲避球”锻炼思维能力,这个点子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

再加上一环扣一环的层层诱导……真可怕。

须藤想到了什么,问悠斗,“你在挑战开始前没有问过这个问题吗?”

悠斗问过。

“‘茧’让我在挑战中寻找答案。”

现在想想,这或许就是拿高分的提示。

像须藤前辈那样,掌握主动权,通过主动思考猜测关卡设计者的意图,想到设计者所想,靠思维能力拿到高分。

“须藤前辈,你可以教我怎么才能像你一样思考吗?我会交学费的。”

他想在第四场挑战里拿高分。

只要钱能到位,教你什么都行。

这是须藤对待像悠斗这样的优质大客户的准则。

然而这一次和之前不同。

在悠斗说完“我会交学费的”后,须藤莫名后背一凉。

很难用语言描述这种感觉,就好像有人盯着他。

“学费就不用了。”

后背发凉的感觉消失,一切像是他的错觉。

须藤又喝了点水压压惊,对悠斗道,“要让你变得像我一样思考,还挺难的。”

“我们原本就是两个人。思维方式和‘旋转球’不一样,不是想学就能学的。”

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须藤很欣赏悠斗的性格,至于思维方式……悠斗现在才12岁,还有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