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俘虏(第2/3页)

果不其然,在角落处,有数十个被捆着手脚的人,他们看上去衣衫单薄,缩在一起,动也不动,也不知会不会冻死。

“是狄人,”长宁说道,“你看。”

顺着长宁的目光看看去,有几人围在火堆旁,磕头跪拜,谢燕鸿不解,只听长宁说道:“狄人信袄教,崇火。”

谢燕鸿心中一沉,这里不远处便是紫荆关,狄人纠结部队,装作汉人打扮,冒雪跋涉,绕后靠近关口,怎么想都不像是好事。

天渐亮,狄人开始纷纷醒过来,有牵马的,有吃干粮的,再呆下去容易被发现。谢燕鸿与长宁蹑手蹑脚地沿原路返回,回去的时候,陆少微才刚醒,听了他们俩的话,边睡眼惺忪地往嘴里塞烤热的饼,边说道:“那我们不如跟着他们走?”

谢燕鸿原本也正心不在焉地吃着饼,听见他的话,便抬头看过去,一时有些说不出话来。

这个提议,谢燕鸿自己其实也在琢磨。若狄人真的一路往紫荆关去,不管他们目的如何,那紫荆关肯定要乱起来了,他们正好趁乱出关。然而,这个提议他却没有在刚才说出来,按着多年以来所学所听所见,谢燕鸿此时该做的,是冒着被关城守军发现的危险,速去报信,以防被狄人占了便宜。

但教他忠君爱国的父兄,都已经死于权力的倾轧、君王的忌惮,他自己则朝不保夕。

“怎么?”陆少微揉着眼睛问道,“我说得不对吗?咱们正好趁乱过关啊。”

他说得很对,只是谢燕鸿并未料到陆少微也会这么想。陆少微在山村中行医,医者父母心,谢燕鸿还以为陆少微会建议他们去紫荆关报信。

谢燕鸿看向长宁,长宁也在吃饼,看上去并没有反对的意思。长宁本就是关外之人,在草原上长大的。再说了,他也不像是会对无关之人过多关心的人。

谢燕鸿低头,咽下一口硬如石头一样的饼,说道:“那我们就跟在他们后头走吧。”

他们只有三人,轻装上阵,便于隐藏踪迹。出奇的是,这帮狄人,虽然人数不少,行进起来却很迅捷,丝毫听不到多余的人马嘶鸣声,这是训练有素的士兵才能做到的。

越是跟在他们身后,谢燕鸿就越是心惊。

先帝率兵起义,剑指李朝军队时,中原汉地到处兵荒马乱,彼时,关外也是一片混乱,西北各族内斗不止。历经数年休养生息,狄人竟也在不知不觉中在西北站稳了脚跟,甚至还敢悄悄靠近关城。

眼瞅着这队人逐渐靠近紫荆关,一行三人里,长宁依旧是那副沉默赶路的木头样,陆少微依旧没心没肺、吊儿郎当,比起赶路更像是出游,只有谢燕鸿备受煎熬。

他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对的,此时,也没人能告诉他什么是对是错。他甚至有想过,如果狄人在半路便被守军发现截住,那就好了。只是奇怪的是,一路上该遇到的巡卒、哨兵连影子都没有。

紫荆虽不比居庸重要,但也是咽喉要道,不该如此。

已经很近了,站在高处已经能见到银装素裹般的关城。入夜,狄人原地休整,他们三人便也停下来休憩。

谢燕鸿有满满一肚子事,不知道该和谁说,吃过了东西便起身走开到不远处。一个低矮的山坡上,有一棵枯死的老树,枝干虬结伸向天际,靠着树干坐下,能远远看见驻扎的狄人。靠近关城,他们不敢生火了,靠谢燕鸿的眼力,并不太能看清他们,长宁才行。

“绕开狄人去关城报信,天亮前就能往返。”长宁说道。

谢燕鸿被他吓得差点跳起来,重新坐定了,小声抱怨道:“你走路怎么没有动静......”

长宁站在他旁边,望向狄人驻扎之处。

谢燕鸿问:“为什么要去报信?”

长宁奇道:“你不是一直在想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