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岂曰无衣(第2/3页)

竟还是上回那位传旨的内侍官,上回他来时,是开春,狄人刚刚东侵,传来圣旨,任命孙晔庭为西北督军。这位京中的贵人,沿着运河走水路回京,屁股还没坐热,又带着圣旨来了。

这回,圣人的意思是,将孙晔庭召回去。

狄人不知道啥时候就要打来了,这位内侍官全无上次的气定神闲,只想着快快把圣旨带到,赶紧随着孙晔庭一同回去。

“朝中的大人们都闹着要迁都呢,圣人还未松口,但许多豪绅富户也都收拾起细软来了,就等着啥时候明旨下来,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他细声细气地说道,“圣人倚重大人,大人快快启程回京吧。”

孙晔庭忙得脑袋发晕,正忙着催促援兵与粮草,调配兵甲,本就不耐烦应酬这位贵人,一听下来,气得话都没说出来,缓了好一会儿,才问:“迁都?疯了不成?”

内侍官脖子一缩,不敢说话,孙晔庭拍案而起,追问道:“这消息,魏州城里可还有旁人知道?”

“没、没有......”

孙晔庭见他一副惶恐不已的样子,心直往下沉。正在这时,王谙直直地闯进来,神情严肃,往时堆在脸上的笑容全然不见了。

不等王谙说话,孙晔庭肃然道:“王大人,此人假传圣旨,动摇军心,立斩无赦。来人,将他绑起来!”

王谙顿了顿,反应极快,朝属官点点头,立马就有兵卒冲进来,将那内侍官以及随从而来的人都缚住,趁他们没喊出什么之前,就拿破布将嘴巴都堵上了。

孙晔庭说道:“拖出去。”

“等等,”王谙义正词严道,“此人罪大恶极,不当众处决不足以平民愤!”

孙晔庭不由得深深看他一眼。王谙的确是聪明,怪不得能混到如今。消息既已传出,光杀此人不足以振士气,得当众处决才能永绝后患。孙晔庭当机立断,将那圣旨夺过来,悬在烛火上点了,扔进火盆里。

那内侍官不能说话,眼睛瞪得快要掉出来了,没想到孙晔庭竟敢烧圣旨。

屏退左右,室内只留了孙晔庭与王谙二人,孙晔庭说道:“明人不说暗话。援兵未至,要守住魏州,士气尤为重要,我能仿圣人笔迹,另写圣旨一张,鼓舞士气。”

王谙乍听,倒吸一口气。假传口谕,还能说是军情紧急,事急从权,仿天子笔迹,往大了说,那可就是居心叵测了。事后,若是王谙想要参孙晔庭一本,光是这个事儿,就够孙晔庭死十回八回了。

孙晔庭知道他在想什么,说道:“若魏州守不住,国将不国,何谈其他。”

说罢,孙晔庭四下看了看,撕下一块绢布,提笔思索片刻,一口气挥就。不说像个十成十,总有七成,远远看去,除了皇帝本人,谁也看不出来。他想了想,换了笔,点上朱色,屏气凝神,竟将皇帝玺印描画出来了,乍一看,竟真的像极了密诏。

王谙一直团着手不说话,也不凑过去看,也不接,垂着眼,眼观鼻鼻观心,道:“我去召集将士。”

孙晔庭没把地方选在城楼,而是选在了平日里处决犯人的刑场,里三圈外三圈围满了百姓,兵卒们被坚执锐,分散四周警戒,内侍官及其随从被缚于正中。

孙晔庭着铠甲,登临高台,朗声将那道他仿笔迹而写的圣旨念出来——

“将士皆争相效命锋镝之下,无不以一当百。魏州百姓,皆朕子民,与国运同休戚。今狄人犯我大梁,朕岂忍坐观......”

士卒百姓,听得懂听不懂的,无不心情激荡,更有甚者,当即就扑通跪下,三呼万岁。

念毕圣谕,孙晔庭拔出御赐宝剑,寒光凛然,他怒道:“此人假传圣旨,扰乱军心,其罪当斩!”

他手握宝剑,猛然下挥,刀斧手得令,同时挥刀,那内侍官当即血溅三尺,头颅落地,骨碌碌滚出去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