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李煦的立场(第2/5页)

康熙心知肚明,佟国维是想着给隆科多的功劳簿上添加一笔,待日后清点功劳,升官更加顺畅。

不过这事,他心里已经有了想法,但是还需要一个做实事去辅助一二,两人互为肘制。

今日提出要他们举荐,不过是试探一下,瞧瞧他们的心思。

不过别说,自从明珠和索额图先后被罢官,没了这两个老油子,他甚至觉得上朝时候的空气都好多了。

李煦垂眸喝茶,本想先听听其他人怎么说的,不料皇上却点了他的名。

“旭东,你可有什么主意。”康熙笑着开口,话语里满是亲近。

李煦,字旭东,号竹村。

李煦起身,缓缓拱手,扫了佟国维一眼,看清了他眼中的紧张。

“回皇上的话,虽然这玉米是由臣培养出来的,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种子换了地方,臣也不太清楚情况如何,不敢贸然开口。”

康熙抬手,笑道:“朕又不是让你写折子,只是叫你推荐人,那里就需要如此多的说法。”

李煦无奈一笑,也跟着显露亲近的态度,“皇上,您要说那有名的青年才俊,臣还真能说上几个,不过臣久在江南,回京不久,您这一问,臣还真有点想不起来具体的人选。”

他无奈的一歪头,十足十的真诚,他说这话,康熙还真的相信。

毕竟李煦为官一向谨慎,是他的心腹,虽然因着女儿嫁给了老九,叫康熙稍稍有所疏远。

但是因着胤禟不跟着老大或者太子身后,只是安分在工部做事,休息的时候就跟着福晋待在一块,没去干什么结党营私的事情。

所以康熙对于李煦的信任也就重新回来了,况且李煦虽然调回了京城,但是他颇有人望的岳父以及能力卓绝的妻子,甚至是妹夫曹寅都还在江南,有些事情还是少不得李煦。

“李光地呢?可有推荐的人。”

李光地赶紧起身,摸摸胡子,“臣倒是有个人选,不知道皇上以为派一位皇子去如何?”

他来之前隐隐听到风声,这事恐怕是佟家和赫舍里家在争,就算他心里有看好的青年才俊,也不会在这时候抛出来,成为两家之间的炮灰。

佟家有跟大阿哥亲近的隆科多,还有性情刚烈的鄂伦岱跟在太子身后。

而赫舍里家在太子手下,他悄悄抬头看了一眼前面坐着的太子,这事啊,恐怕太子会出手,就是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手段。

派一位皇子?底下几人面面相觑,那位皇子呢?

康熙微微蹙眉,这倒是未曾想过,瞬间书房便热闹起来。

“臣以为直郡王熟读兵书,对于屯兵种田一件事似乎更能处理的好。”

很显然这是支持大阿哥胤禔的。

还有太子那边负责狙击大阿哥的,“奴才以为,大阿哥虽然熟读兵书,但是对于农事似乎不太懂,还是换个人好。”

“臣觉得十三阿哥聪慧机敏,不妨出去办事,想必能给皇上个惊喜。”

“十三阿哥才多大,哪能承担这种重担,臣以为不如派八贝勒,八贝勒为人温和,才华横溢,处理事情熟练而通达,八阿哥远比十三阿哥合适。”

“若是说起年岁,那上面还有三贝勒,熟读农书,还跟着皇上参与了农事,最是合适不过。”

“三阿哥虽然文采不错,但是不通兵事,负责玉米耕种的是当地的屯兵,三阿哥恐怕不成。”

“三贝勒跟着皇上去过征准噶尔是战场,那里说是不通兵事?”

“那要这样说的话,三贝勒最近刚犯错,派三贝勒去未免显得对此事敷衍,农乃国家之本,岂能儿戏。”

“三贝勒不成,还有四贝勒,他也是年纪合适,为人谨慎,去过征准噶尔的战场,领正蓝旗大营,自己还喜欢耕种,最是合适。”

“四贝勒不过是带人守着营地,那里就是通晓兵事,还比不上犯错的三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