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巧工玫瑰紫(第4/5页)

民国时候没人用那个,所以就得改,旧货新改后,才能卖个好价钱,所以过去珠宝老行当,全都是巧改的行家,慢慢地也改出花样心思来。

孟砚青祖上就是做这个的,她自然懂得其中诀窍。

于是她笑了下,道:“这个其实可惜了,挖了底,也卖不上价了,好好的翠料。”

那胡工听闻,顿时皱眉,起身看她一眼:“不然呢,那总比留着扳指强,这年头谁用扳指!”

孟砚青:“问题是你这戒子卖给谁?你自己愿意戴吗?”

胡工倔道:“好歹是个物件!”

霍君宜听这话,却是有些期待地看着孟砚青,笑道:“孟同志可是有什么法子?”

孟砚青:“办法倒是有一个,我且说来,你们试试就是了。”

胡工顿时皱眉,狐疑地看她。

孟砚青笑道:“有纸笔吗?”

霍君宜听此,便忙拿了纸笔,双手奉上,诚恳地道道:“孟同志,请赐教一二。”

孟砚青便用笔,在纸上快速勾勒,很快画出了扳指的立体透视图。

她这么一画之后,那霍君宜顿时流露出惊艳之色。

胡工也拧着眉头看得认真,显然他也看出,孟砚青手底下有些东西。

孟砚青:“这是扳指,接下来看我怎么改。”

说着,她继续下笔,几下之后,便对扳指进行削片,用斜着片的方式把扳指的厚度削薄,如此几笔之后,她用铅笔削出了一个戒指的形状。

胡工皱眉:“可这样只有一个戒指。”

霍君宜却已经反应过来了:“我知道了!虽然只有一个戒指,但是这个戒指齐全得很,毫无任何问题,这是好戒指,可以拿着卖,至于削下来的斜片,因为是斜着片的,倒是也还算大,可以用来当戒面,也可以当坠料!”

这可不像之前套钻的方式,一个改两个,但两个都不上台面!

胡工听着,眼睛顿时亮了。

他激动地站起来,也不说话,当即拿了一个扳指来就去一旁改造了。

霍君宜看出来胡工嘴上不说,其实心里高兴,便笑道:“感谢孟同志赐教良方。”

孟砚青:“只是这么随口一说而已。”

霍君宜:“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果孟同志不提这个法子,我们只怕是还在用老办法来改造。”

孟砚青听着,其实越发疑惑,要知道那胡工用的是套钻的方式,那方式并不好,稍微不慎就把配料给毁掉了。

之后孟家的玉工对加工方式进行了改良,抛弃了套钻,用了斜片方式来做,也就是孟砚青刚才说的那个办法。

解放前,这个方法也用了好几年,孟家自己人知道,按说霍家人应该也知道才对,怎么霍君宜竟然全然无知?

她这么疑惑间,便问起来,霍君宜解释道:“我确实不太懂,家族其它人等过去了香港,我父亲留在大陆,早早亡故,是母亲抚养我长大的。”

孟砚青便恍悟,这么长大的霍君宜,或许从他母亲那里学一些入门之道,但是这种细致操作,他母亲估计也是不知道的。

霍君宜叹息:“这些只能慢慢学习长进了,如今对内销售,国内讲究真材实料,但是如果对外,外国人就要看个热闹,喜欢时髦好样式了,过去的一些老货,都得研究怎么改进了。”

孟砚青颔首:“孟同志说得在理,我看报纸,听说国外珠宝设计行业已经如火如荼。”

但是国内还是完全落后,金戒指就是金戒指,翠玉戒指就是翠玉戒指,更讲究材质做工,至于样式,那都是沿用多少年的老样式。

这么说着间,那胡工兴奋地跑过来了,笑道:“看我新改的,这个好!”

他又将削下来的薄片给霍君宜看,霍君宜拿在手中,赞叹不已:“这些完全可以做戒指镶面了!”

孟砚青仔细看了看,赞道:“方法只是动嘴皮子说一下而已,难的其实是怎么削,这就考验玉工的功底了,胡同志这手艺没得说,但凡换一个人,这扳指说不好也就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