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2章 帝境九重之奥秘(第2/3页)

只是却没想到,这等人物竟会遭遇如此诡异可怕的“心劫”。

“师尊说,等以后我前去彼岸,要让我将空绝师叔带回来。”林寻说道。

仲秋点头道:“这是应当的,心劫不除,他肯定会遭受到别人的算计和利用。”

“师尊呢?”他忍不住又问道。

“不知道。”林寻摇头,将方寸之主意志道体消失的事情也说出来。

“师尊没有说他的本尊去哪里了?”仲秋一怔。

林寻摇头。

仲秋不禁一阵怅然,半晌才叹道:“也对,以师尊的为人,若想告之,定早已告之了。他既然不说,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接下来,师兄弟二人又聊了一些涅槃自在天的事情。

从仲秋口中,也是让林寻终于确定,原来那一桩“成帝成祖”之造化,便是师尊留在“斜月三星”图案中的意志道体!

换而言之,这一桩造化既不是传承,也不是机缘,而是属于方寸之主的意志力量。

为的,便是在林寻证道为帝时,为其护法!

仲秋笑道:“所以,当初我得知那斜月三星图案被你得到时,才会给予你诸多考验,为的就是看一看,我仲秋等待无数岁月的人,究竟何德何能,会得到来自师尊的认可。”

“那现在师尊可满意?”林寻笑问。

仲秋哈哈大笑:“以后,我仲秋自当以师弟你为傲!”

两者聊了许久,多是仲秋对林寻对这位小师弟的指点,作为一位早在太古时就证道为帝的存在,仲秋一身的修道经验,自是丰富无比。

林寻很快就了解到,帝境九重关,一关一天堑。

前三重关,为一业障,被视作“帝心障”。

勘破此障,身心之地,皆可化界!

第四至第六关,有一难,名唤“樊笼难”。

打破此樊笼,无法亦无天!

第七至第九关,有一劫,名唤“返祖劫”。

证道返祖时,方为帝道尊!

这一障、一难、一劫,为帝境道途上的三个分水岭。

迈过去,自身战力就会产生脱胎换骨的蜕变,拥有完全不同以往的威能和伟力。

迈不过去,要么毕生道途就将于此止步,要么身陨道消。

这便是帝境之路,九重天堑,三重一障,六重一难,九重一劫!

而帝道法则,便是参悟和执掌诸天上下最本质的大道奥秘,领悟的帝道法则越是雄厚,在帝途之上走的就越快!

而仲秋特意提醒林寻,欲在帝境之路走得更远,当开创著下自己的大道真经,并锤炼出与之匹配的大道帝兵!

这便是所谓的“圣道创法,帝境著经”。

在圣境时,缔造道法,在帝境时,则需谱写属于自己的道经!

道法,道经,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这让林寻情不自禁想起自己所缔造的“大道洪炉经”,严格意义上讲,这应当属于一门圣道经法,而非真正完整的“帝经”。

同样,林寻心中也开始认真思忖,若是将“大道洪炉经”完善成一部属于自己的帝经,那么,自己又该如何锤炼出一件与之匹配的本命帝兵?

所谓本命帝兵,就是和自己道途息息相关的帝道宝物。

以前在圣境时,林寻将断刃孕养成了自己的本命圣兵。

可如今,明显不合适了。

一是他已是绝巅大帝,道途早非以前可比。

一是因为林寻早已发现,断刃之内,有器灵蛰伏,这也注定,根本不适合再用来锤炼属于自己的本命帝兵。

思来想去,林寻却突然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宝物虽多,可却仿佛没有一件真正是属于自己的,与自己大道完全契合的宝物!

见林寻陷入沉思久久不语,仲秋忍不住说道,“不着急,无论是著大道帝经,还是铸本命帝兵,以你的底蕴,并非是困难之事。”

林寻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