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戡乱【上】(第3/4页)

相比于数量众多的妃嫔,对面的男丁少的出奇,除了太子和忠顺王,就只有两位阁老、礼部尚书、以及焦某人在场——当然了,若是算上不带卵子的,那可就多了。

眼见各就各位,忠顺王上前向太后请示了一番,便当仁不让的站到了牌位前,抽出早就准备好的悼文,抑扬顿挫的诵念起来。

期间众人尽皆低声呜咽,等到悼文念完,哭声陡然变大,外面群臣命妇们也纷纷呼应,一时殿内殿外哭声震天。

这时王夫人和薛宝钗,忙照着先前演练的跪倒在贤德妃身侧,一左一右架住了她。

“吉时已到,起棺~!”

随着礼部尚书一声吆喝,三十二个年轻宦官一拥而上,将硕大的金丝楠木棺椁被缓缓抬起。

与此同时,皇后领衔的高阶嫔妃们,纷纷撕心裂肺的向棺椁伸手抓去,似是要奋不顾身螳臂挡车,最终又在娘家人的‘拼命’阻拦下功败垂成。

直到那棺椁被抬出了门,声嘶力竭的嫔妃们这才消停下来,边哭边在左右的搀扶下跟着向外走去。

焦顺也得了类似的差事,不过他身量过于魁梧,对比年仅八岁的太子,所谓的搀扶就跟老鹰捉小鸡似的。

忠顺王在一旁瞧见,不由暗暗鄙夷:八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一路吹吹打打哭哭啼啼。

棺椁走的是御道正门,而随性送葬的马车则是另有通路,直到来到太和门前的广场上,两下里这才逐渐合流,而同时合流的,还有两千五百名白袍白甲的龙禁卫官兵。

“王爷。”

周谟悄悄凑到近前,接替了搀扶忠顺王的宦官,悄声耳语道:“护送太子车架的,确实是宋千户的人没错。”

忠顺王最后一丝担心顿时烟消云散。

送葬的队伍如何出宫、如何出城、如何赶奔西郊帝陵,且不细论。

却说等终于安安稳稳坐上了马车后,薛宝钗见除了自己与王夫人,便只有抱琴在车厢里服侍,于是立刻对贾元春道:“娘娘,昨天焦大人让三妹妹传话,说是让咱们务必跟紧皇后娘娘的马车。”

贾元春原本正拉着母亲嘘寒问暖,听了这话,立刻神情一肃,追问道:“除此之外,他可还曾说过什么?”

宝钗摇头:“三妹妹说只有这一句。”

贾元春闻言不由泛起了嘀咕,蹙眉道:“这应该是在提点咱们,可他又为什么要绕这个弯儿?三妹妹近来见我,应该比见你们要容易才对。”

“这……”

王夫人下意识看了眼宝钗,她琢磨着这应该是焦顺在刻意向宝钗示好,但这事儿却不好跟女儿挑明,于是含糊道:“或许是他另有什么考量吧。”

贾元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旋即便命抱琴去交代给车夫。

等抱琴小心翼翼绕至前面,元春便又顺势问:“前些日子,母亲传信说是事情已经办妥了,却不知焦大人是怎么应下的?又准备何时出面?”

“这个……”

王夫人又忍不住看了眼宝钗,然后才道:“畅卿未曾细说,但他肯定是会帮忙的,若不然也不会特意提点咱们。”

元春显然并不满意这个闪烁其词的回答,索性又追问:“母亲可曾许诺下什么?”

“这个……”

王夫人刚要再次望向薛宝钗,就被宝钗抢先横了一眼,她连忙讪讪的收回目光,笃定道:“你只管放心,他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见母亲依旧不肯把话说清楚,但态度却又十分笃定。

元春犹豫了一下,便没再继续追问。

沿途她的马车一直跟在皇后和吴贵妃的马车后面,却始终没有发现什么异状。

不过元春并未觉得奇怪,这毕竟太上皇的葬礼,真要动手,也该选在葬礼结束回城的路上才对。

果不其然,等到一系列繁琐的葬礼过后,近万人的大部队原路返回的时候,车队果然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