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第2/3页)

这一天,胤禛在乾清宫内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先是接受了康熙的考校,然后又向康熙汇报了最近一段时间的所思所想和日常起居。他丝毫不提自己心情低落之事,倒是用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认真夸赞了胤禟和胤俄(原本那个字显示不出来,以后用此代替)几句。

康熙很满意胤禛表现出来的沉稳内敛和手足之情,同时也就更心疼这个被表妹亲自抚养长大的孩子。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位难得感性的帝王对胤禛说了不少语重心长的劝慰之言,甚至还举例讲了一些他自己失去至亲长辈时的感受与心境变化。而胤禛在经过一开始的惊讶过后,很快就明白了康熙对自己的慈爱之情,不由得微微红了眼眶。

胤禛陪着康熙用过晚膳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乾清宫。康熙的这番劝说安慰犹如春日暖阳,消融了胤禛心湖中的最后一点残冰积雪。

而就在这场父子间温情脉脉的谈话发生后不久,朝廷上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不过,康熙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要不然他也不会格外重视裴湘那些用来改良机关武器的图纸。

康熙二十九年的七月,噶尔丹叛乱,帝王决定御驾亲征。

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虽然和裴湘有着一些牵扯,可到了真正去战场打仗的时候,自然就和裴湘这样一个七岁的小姑娘没有多少关系了。便是给佟国纲当幕僚的沈启堂也不必随着这位佟大将军出征打仗的,只需要留在京城等着出征的将士们凯旋就行了。

裴湘心里很安稳,不料亲爹沈启堂的心思却有些蠢蠢欲动。

年初曹寅离京之事终究还是刺激到了当时倍感无能为力的沈启堂。他彻底意识到自家根基的薄弱虚浮,以至于隐隐产生了换一条路发展的念头。而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与琢磨,掂量着手中有限资源的沈启堂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想法——他打算弃文从武,去汉军绿营里谋求个一官半职。

当然,他肯定不会是一员勇于冲锋陷阵的猛将,也不指着靠积攒战功而迅速晋升。在军队中,并不是人人都需要上战场打仗的,他完全可以做些后勤文书工作。

这样一来,首先,沈启堂就有了个正式的官场身份,领取朝廷俸禄总比依仗某个朝廷官员要稳定一些;其次,如果将来闺女当真要跟着曹家人去南面,或者考虑得更加长久一些,闺女将来也许会嫁到京城之外的人家,那他也不至于像如今这般离了佟家或者四皇子的庇佑就没有了收入依仗,而是完全可以通过走动关系的法子,调任到女儿所在地区的汉军绿营任职。

至于要如何进入绿营并正式步入仕途,沈启堂之前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途径。但这次攻打噶尔丹的战事让沈启堂看到了机会。他打算跟着佟国纲上战场,先积攒一些功绩和资历,回来后就能比较名正言顺地谋求绿营的武官职位了。

“湘儿,你觉得为父的打算如何?”沈启堂在裴湘身边蹲下,低声嘀咕了一遍自己的想法。

闻言,正坐在小板凳上调配某种颜料的裴湘放下手中的精巧工具,又拿起一旁的小铁锤一边砸一边头也不抬地问了沈启堂一个直戳伤疤的问题。

“爹,你还记得你上次突发奇想准备赌一把大的,是什么时候吗?唔,你要是忘了也没关系,我都替你记得呢,就是七年前——你捡了个大户人家的孩子回家那次,然后……结果呢?”

沈启堂:……然后亲闺女就变成别人家的了。

“也不能这样比较啊。”沈启堂的目光随着裴湘手中那一下下砸落的小铁锤而变得越来越飘忽,“当时为父喝了酒的,脑袋一热才冲动行事。可这次不同,这次是经过为父深思熟虑的。湘儿,为父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不过湘儿你放心,为父是跟着佟大将军出征的,而且还是幕僚的身份,根本不必去战场前线的,只需要在后方做好辅助工作就可以了。湘儿,不论是管理粮草武备、安置伤员,还是文书往来,为父都能胜任,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