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落下帷幕(第2/4页)

核查了近一个月来这里送过外卖的所有外卖小哥的后台账号,有几个人接到过向晓涵这间屋子的外卖单。

向晓涵使用的手机号码并非她自己所有,而是一个没有绑定姓名的卡。

通过这张卡,查询所有的记录,发现向晓涵和李卓娅有联系。

除此之外,有外卖小哥记忆力比较不错,记得这里住的是一个美女,而且小哥还能辨认出来。

现场勘查组,用了多天的时间,把现场所有的毛发进行了收集、分类。

上千万根毛发不可能一根根清理出来,但还是从中分辨出了至少五十个不同的人的毛发,并且收集了DNA。

在这些毛发中,还发现了两根略微长一些的头发,并且这两根都是正常脱落的头发,并非剪刀、电推子剪断的毛发。

经过仔细勘查向晓涵的住处,也采集到了向晓涵的毛发,最终对比,两处的毛发是能对应上的,DNA吻合。

向晓涵绝对想不到,千万根的毛发,警察都进行了整理!

除了现场勘查组之外,刑警队的这些学员以及七八个刑警,把周边几个区,所有的理发店都找了一遍。

一个区的理发店有上百家,大家分头行动,只要是地图上标注的,都要找一下。经过了近一周的时间的寻找,有一个二人小队在距离案发现场20多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一家理发店。

理发店现在很少有卖头发的,一般都是扔了,要么是有固定的人收购。所以,来一个陌生人买碎头发,这种事情概率非常低,理发老板忘不掉,尤其来买的还是个漂亮小姑娘。

这老板记忆力一般,但这个事印象很深,当时他还问小姑娘买这些头发干嘛,小姑娘说是学校有个情景剧,用做道具。

老板也能成功的辨认出来向晓涵。

接着,刑警调取了老板的收款记录。在向晓涵购买头发之前的这几天,有上百人来这里理发,而且现在都是手机扫码付款。

刑警们不厌其烦地把这些人找到,然后采集了头发。

最终,有7人的头发,和现场的头发是DNA吻合的。

因此可以认定,犯罪现场撒的头发,就是向晓涵从这里买的。

这还没完。

足迹专家的鉴定报告里,对现场的部分脚印和向晓涵住处的脚印进行了比对,最终认为是一个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通过特殊手段获取的证据,也能认定向晓涵有杀人嫌疑。涉及技术保密原因,暂且不提。

……

本案中,李卓娅的相关证据确实是没有采集到太多,但向晓涵这些东西,基本上已经很完善了。而且有了向晓涵和李卓娅的一些沟通记录,检察院就很可能批准对李卓娅逮捕,毕竟已经有王同伟的指认。

案子办到这一步,才算是穷尽了证据,也第一次让陆令感觉到办案是什么样的程序。

这和他曾经办过的案子,都不一样。当警察快一年了,这也是陆令第一次真正见识到现代警察的办案方式,对他的影响比前面几个案子都要大。

这几天,他也是一天都没有休息,从头忙到尾,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收获颇丰。

……

而这个时候,陆令再次收到了消息,风雪镇案件中,那一对老师,找到了。

确实是观众。

听闻此事,陆令还是有些心凉的。

除了老板和一个无辜的女服务员,其他人,一个好人都没有。

纯粹的观众,是对案件毫不知情的。

也就是说,通过购买一次特殊的体验,对方会告知你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待着,就能接触到。

案子怎么发案、几点发案、谁是凶手,一概不知。

当时,他们只知道要这几天在风雪镇滑雪场玩,晚上在这里住,具体什么时间在哪发生命案是不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