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撕开历史的一角(第3/4页)

“把我的鱼竿送给他吧。”叶文兴说道。

“啊?后备箱有你的鱼竿?”燕雨愣了一下,“你啥时候放后备箱的?”

“一直都在……”叶文兴道,“就一根杆,不占什么地方……鱼竿收起来就一点点……线组和鱼钩我都是放包里。”

“人才……”燕雨佩服了,“那你鱼饵也带了?”

“就带了一点点,只能带一点点……”

“……”燕雨无话可说,“你鱼竿多少钱?回去给你买一根。”

“肯定能抵这饭钱了……不用给我钱,回头忙完了,燕队批假让我去钓一天鱼……”叶文兴想了想,“一天一夜就更好了。”

“行……”燕雨点了点头,最终还是说道,“一码归一码,鱼竿的钱回头从经费里出,给你买一根,算咱们吃饭的饭钱。我跟领导说一下。”

就这样,村支书收到了一根质量上乘的鱼竿,还有叶文兴包里的一个线组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这种礼物村支书倒是收下了,又可以在村子里炫耀一番了!

这可是省里领导送我的鱼竿!

车子正好有七个座位,燕雨开车,刘俪文坐在副驾驶,其他五个男人坐在中后排。

村支书确实没有说谎,他到了大岔口村之后,下来找了几个人,问了问,还真的找到了他要找的人。

具体是怎么形容的,陆令都听不懂,但人找到了。

这位村民大概有70岁,个子挺高,年轻的时候估计有1米83,现在驼背了一些,脸上皱纹不少,但依然有些神采。

“那事我还记得,当时我也不是最先去的,我去的时候,村里已经去了俩人了,不过这俩人都把受伤的人背回家了,我一直没走,就在那帮忙,”村民说道,“当时也不知道因为啥,有几个女的可能是信主,在那边一直念叨,还有人抬着人往村里走。”

“你的意思是,等你去现场的时候,大家考虑的不是把人全部先救出来,一部分人是选择把人直接往村里背,另一部分人在原地待着念经?”陆令问道。

“其实救人往村里背,挺对的,那会儿和现在一样冷,车最外层的这些人,得有一大半有伤,也没穿什么厚外套,车里面的衣服也扒拉不到,冻得都嘚嘚的,肯定得先把他们送村里。车厢卡的死,我在那边帮忙弄出了几个人,才有他们别的村的人来帮忙,有三个小伙子,手脚利索,把活人都给薅出来了。”

“那几个不帮忙、念经的人,是哪个村的?什么时候走的?”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念经,反正看着跟有病是的,那几个女的我也没咋注意,那会儿都急的要命,谁看她们啊……啥时候走的我倒是不知道。”

当时那场事故,包括后面的交警,根本没人知道车上有多少人,只知道差不多坐满了。

有的轻伤员,还有一些前期被带到村里的,后期有的都没有被列入统计。

实际上,这种案子因为现场清晰,不存在失踪这种可能,只需要统计死了几个人、重伤几个人就行了,前面没啥事或者擦破点皮走的,没人在意,也无从查起,这购票也不是实名制。

燕雨和陆令都听出了不寻常的味道,也不知道怎么查。这车上的摄像头就一个,在车的上车门附近,主要是照着司机的,怕司机私下收钱。

对车内的拍摄是非常不到位的。

像是得到了重要线索,又像是没有得到。

一行人告别了这位村民,把村支书送了回去,这就准备去一趟廖峻女友的家,去看看这家的父母有没有保留女儿的手机。

这就是要去苏营镇了。

“青山,你爸在家吗?在的话可以晚上陪你去看看他。”路上,陆令和青山说道。

“不在,他在辽东市里打工。”青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