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向晓涵的遗言(第2/3页)

……

陆令已经看了四五遍这电影了,他每次都有新感触。他一直关注着里面的一个个细节,这个导师前期的手段和最后的“解扣”手段都非常高明。

就比如说最后的礼堂演讲,如果老师只是说“大家不要搞了,这个东西不好”,估计没有人会搭理他,甚至对他很失望。但老师没有那么做,而是继续引导情绪,最终把小帅放在了队伍的对立面,并且制造一种“和我们对立就要死”的极端情绪,让所有人都彻底警醒,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其实是无比荒唐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小明最后的谢幕,老师的实验是很成功的。但是,小帅的存在又很合理,毕竟老师这样搞集体思维,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个体的差异。

看完这一遍,陆令有了新的感悟,他把自己和青山的耳机摘下,然后把手机收了起来。

“这个女的也挺惨的,你说她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就没人听她的。她男朋友悔过之后,最后站出来帮忙,却差点死了。”青山道,“好人确实不容易有好报。”

“你说的对。”陆令道,“那你觉得这个老师的实验,是不是挺精彩的?”

“嗯,很厉害,”青山道,“但是我觉得,陆哥你要想这样,你会比他们做得好。”

“我哪能做这种事啊。”陆令摇了摇头。

“这也就是电影,没有说后面怎么样,看这个情况,哪怕老师被抓了,哪怕死了人,剩下的学生里,估计还有一些有问题。”青山道。

“你说的一点错也没有,”陆令看了看青山,发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陆哥,你说,这种事是不是真的有?”

“这个本来就是真实事件改编的,”陆令道,“真实事件发生在1967年的加州,当时也是一模一样的五天实验,第三天就开始了失控。本来一个班上就30人参与实验,到了第五天就超过了200人。不过,最终去礼堂的时候,是播放了一下真实纳淬的实验等影片,让大家明白这东西的可怕,勉强解散了组织。后来,1963年,有位心理学家,叫米尔格拉姆,他做了一个服从实验,发现普通人对权威的服从和普遍性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这两年好很多了,我发现网上很多人都不信任专家了。”青山道。

“这并不代表分辨能力的提升,只是新的刻板思维罢了。你要知道,网上天天嘲笑电诈的人,很可能就是被骗的那个人。”

“哦哦,是这样啊。”青山道,“要是这么说,电影拍的比现实更好。”

“是的,老师最后希望‘处决’异端的那一幕,直接让多数人警醒,这比现实中给大家看影片要直接得多。”陆令突然想到了什么,“对了,青山,你看完这部剧什么感觉?有没有感觉这种思维的可怕?”

“没有。”青山摇了摇头。

“那你是什么感觉?”

“我就感觉那个女主角挺惨的,她明明是对的,却要被同学们针对。还有那个被欺负的小孩,他利用这个组织变得强大了之后,那么快就能变化那么大,说明他过去被欺负太久了,对不对?这就是被压抑之后的释放。”青山道。

“厉害!”陆令点了点头,“没错。”

“那我休息会儿,到了沈州我就醒了。”青山坐在这个经济舱有些憋屈,好在安全出口这里宽敞一点,他尽量倚靠着,睡了过去。

陆令却在思考青山的话。青山虽然说也看懂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但青山更关注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每一个角色本身。

比如说青山提到的那个女孩,那个第二天唯一一个穿自己衣服的女孩。

陆令到现在都没有彻底明白,向晓涵为什么让陆令看这部剧呢?

陆令曾经想过,可能向晓涵就是为了搞折腾陆令,故意把陆令喊回去,告诉陆令一个假消息,以此来完成心中的满足感。但这个说法很不靠谱,因为要想折腾陆令,其他的任何办法都比这个更直接更有效。而且,如果向晓涵能真正地提出一些线索,那么死刑会延期,现在可能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