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大善人14(第3/3页)

“东西贵又不好吃。”

“当我们西城人是冤大头了。”

“走几步就到了,何必吃他们小贩卖的不正宗东西。”

“有手艺都去南城开店了,那边行脚商工人什么样的都有,经常下馆吃饭,我们都是自家生火做饭,偶尔才出门打打牙祭,生意哪有南城好。”

周逸芳回家和父母合计了一下,讨论在这边摆摊是否可行。

家中现在余钱还有一部分,云湖镇的店铺每个月有租金入账,一家人支出很少,只有大郎嘴刁,在朱家吃惯了好东西,周母又心疼他,花费稍微多一些。

资金不紧迫,周父建议周逸芳在家门口试一试,若是可以,不求发家致富,但求能有点进账,好歹离家近不累,也能随时看顾孩子,若不然真去了南城甚至跑去东城摆摊开店,以后一天恐怕见不到大郎几回。

周逸芳毕竟是个女子,世道不安生,独自外出做生意,不安全又累。

周逸芳觉得有道理,大郎的教育是她这辈子的主要任务,祖父母养孩子,很容易不自觉宠溺,为了生意忽略了大郎,那就本末倒置了。

于是,周家人决定在家附近支个摊子做小生意了。

周逸芳打算做早餐铺,馄饨啊、面啊等热乎乎的吃食,大清早出门在巷子口吃一碗,吃完去上学或者上工,胃里别提多舒服。

虽然大多数人家舍不得日日外出吃早餐,但是她卖的简单便宜一点,薄利多销,肯定有客源。

毕竟这里有不少单身的学子,加上偶尔不愿意做饭的人家……如果每日收支能支撑全家生活,短期内足够了。

周母想自己下厨,让周逸芳打下手。

“你做了这么多年少奶奶,和面都忘了吧?”

做早餐辛苦,周逸芳哪里能让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她笑着要给全家露一手:“做了少奶奶但也没忘记打小学会的手艺啊,这几天咱们家就吃这些面食了,正好让我来练练手感。”

说干就干,周逸芳一边请人打家伙什,一边买了面粉等原材料,开始给全家下厨做各色点心。

她有前几世某些经历,原主有姑娘时期的做饭记忆,两者磨合融合,花了两三天时间,大概做了七八顿后,周逸芳的手艺发生了质的变化。

大郎原本满脸嫌弃娘亲又做面,被周逸芳又哄又劝吃了一口,好半天,咂巴咂巴嘴巴,点点头:“今天好吃。”

拿儿子那张叼嘴试菜的周逸芳笑了:“再吃一口?”

大郎放下玩具,主动接过筷子:“虽然好吃,但是明天我想吃鱼。”

周逸芳:“好,明天我们做饭,不吃面条了。”

大郎满意了,大口吃面,吃得眯起了眼睛。

周父和周母都笑了起来:“大郎吃得这么香,那肯定没问题了。”

一家人齐齐动筷,果然觉得这面做得比前几日好吃许多,劲道、入味,汤汁十分鲜美。

周母疑惑:“比你以前手艺更好了,我都做不出这样好的面条,你在朱家也做过吗?”

周逸芳笑笑:“哪能呢,最多长辈过寿我做一次长寿面。可能天无绝人之路吧,这几天练着练着,练出门道了。”

周母没有多想,毕竟她这几天亲眼看着女儿慢慢熟练厨艺,的确是突然开窍了一般。再细想想,毕竟朱家富裕,家里请的厨子手艺也好,女儿吃了这么多年好饭好菜,增长的见识加上本身的手艺,厨艺长进也能理解。

像她,一辈子在村子里,哪里知道这么多花色的菜啊点心啊,更不会做了。

对厨艺信心倍增,周逸芳和周母便忙着准备摆摊的事宜。

周父则出门去打听,若是想要在巷子口摆摊,有没有什么“规矩”,要不要交“保护费”。现在这个世道,做什么都要疏通方方面面关节。

小老百姓为了安生做营生、过日子,该交出去的钱,都得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