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3/4页)

又由于南城门乃是守军唯一没有用土木砂石彻底封死的城门,还额外在长堤外侧的淮水之中下锚驻泊两艘楼船加强封锁。

连营初成规模之后,除了一部分靖胜军精锐甲卒外,更多是调诸路轮戍兵马填进来。

虽然一般说顶着敌军的箭石,附城强攻伤亡不会少,但外围营寨扎稳固了,又有精锐撩阵防犯守军出城反攻,攻城兵马即便承受不住太惨烈的伤亡,中途发生溃逃,也不会引发连锁反应,整体的伤亡规模也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徐怀驻足站在四里开外的一座土台上,眺望灰扑扑的夯土城墙,左右的树木已被砍伐一空,显得格外的荒凉——

在土台的南面,有一个小村落,大部分村民或逃亡,或死于疫病、或死于虏兵的铁蹄,或被京西兵马都总管府抓走充当壮丁,就剩十数老弱妇孺,畏畏缩缩的躲在远处,朝这边张望,一个个都瘦骨嶙峋。

徐怀听着范宗奇等人汇报攻城部署,心思却岔到这十数老弱妇孺身上,跟随行的陈子箫、韩圭、刘师望等人说道:

“淮河以北新收复的地域,土地分配要与南岸保持一致,不宜直接授田给无地农户。不过,过去这些年,他们承受虏兵极其苛刻的盘剥,在减计正常田赋役钱之后,其他部分可以在缴获的物资当中予以适当清退。只是这事要做扎实了,会增添很大的工作量啊!”

京襄所推行的新政核心还是田地的分配与授予确保往老卒与功勋将卒倾斜,同时还需要保持一致性、一贯性,因此基本上会将新收复的区域耕地收为官有,然后组织收复区的民众耕种收租纳赋。

不过沦陷区民众生活极其困苦,同时京襄推动北伐,又需要尽最大限度的争取沦陷区民众的支撑,就需要以合理的名目给予实物补助。

“也不会增添太多……”韩圭笑着应道。

京西敌军控制的核心区,如许州、陈州等地,人口还稍稍密集一些,往南人口就稀疏得厉害。

淮川县战前是人丁超过十万的大县,目前除了淮川城外,他们已经收复淮川县大部分地域,对这一沦陷区人口进行初步统计,仅有八千余众。

对这部分民众,给予每户四五石粮食以及被服、盐糖、农具等物资的救济,组织辎兵帮助他们修缮屋舍,要比直接授田更能解燃眉之急。

要不然的话,就算直接授田,也会有不少人熬不过今年这个冬天,更不要说等到明年夏秋地里长出收成了。

又由于人口十不存一,工作量以及需要投入的物资,并没有想象中来得恐怖。

南下流民里有不少粗通笔墨甚至寒窗苦读的儒生,可以按照属地招募过来参与相关的工作;往后收复更多的失地,也都可以比照淮川实施。

在这方面,京襄早就做得得心应手了,韩圭不觉得会有太大的难度。

徐怀点点头,具体的事要韩圭直接找史轸商议着去做,他又转回头跟范宗奇说道:“唯有拿下淮川城后,才能将确山、楚山、信阳、罗山、潢川、光山等地都能屏护在内侧,到时候才可以放心将徐心庵所部调到蔡州,推动临颍大堤的建设。这事宜早不宜迟,你们说的法子可以一试,但需要先完成攻城部署,甚至可以将投石机都架起来,先轰上三五天,进一步撼动守军的意志,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失败了也不打紧,按部就班攻城就是……”

前些年为限制虏兵南下,京襄(楚山)在召陵辖域内,一面在汝河南岸修造大堤,一面在汝河北岸开凿石渠,将汝河召陵段以上的水流泄往北岸,夺颍水入淮。

当然,汝河北泄,只有很短的一段石渠导流,再往北基本上就是顺着地势到处漫灌,差不多在陈州的南部、颍州的西部,形成东西绵延两百余里、南北数十里到百余里纵深不等的洪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