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国家考察团(中)(第3/5页)

不过二齿猪笼草的确消化不了小白鼠,它的消化液酸度不够,只适合消化小昆虫、蚂蚁一类。

她的表情如常,其他人却无法淡定。

居然真的吃掉了!

几位研究员对视一眼,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震撼的捕食过程。

这可是小白鼠,比那些蚂蚁、昆虫体型大了百倍不止,竟然一个不落的全部落入捕虫笼中,再也没有出来过。

大概率是死了,只等着被消化液慢慢消化吸收。

研究员们努力贴近玻璃,看着笼盖处于半闭合状态的捕虫笼,想要窥探里面的情形。

六只小白鼠,非常平均地分给了两株马来王猪笼草,每株三只,不知道是否是巧合。

但他们已经可以预料,如此硕大的猎物至少要消化一个多月的时间,至于最后是否能够完全消化吸收——

根据花间集的表现,应该是可以的。

付庆元一边记录一边回想刚才的场面,心绪浮动。

他不得不承认,今天的考察让他大开眼界。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植物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会展现食虫植物原生态的捕猎场景。

即使他所在的国家植物园也是采用正常的人工培育方法。

能做到这点的,唯有花间集。

这也许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捕虫笼的‘加餐’是否会加快单个捕虫笼的发育?

花间集打破吉尼斯记录的捕虫笼是否与这一因素有关?

用这种方法培育的食虫植物与普通手段培养的有什么区别?

不同的营养成分是否会影响捕虫笼的消化速度?

……

有非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叶华西教授显然对此很感兴趣:“这些小白鼠大概多久能消化?”

叶晗:“大约两周。”

叶教授看着巨大的捕虫笼:“比我想象的快一倍。

说明它们短时间内所需的营养也是翻倍的,反馈在形态上便是成长速度加快、捕虫器官发育、以及数量增加。”

毕景辉适时附和,可惜并未引起哪怕一点关注。

叶教授兀自思考问题,其他研究员要么在记录,要么在整理刚刚拍摄的资料,并未分给他一个眼神。

毕景辉:……

这和他预想的情况完全不符。

进入花间集的一个多小时,他居然连一句话都没有和叶教授搭上。

这样不行。

等到这个阶段过去,他必须要主动引导话题,将话题引到兰科植物上来。

须臾,叶教授侧头看向叶晗:“方便的话,考察团希望采集一些样本带回去研究。”

这两株马来王猪笼草的消化能力和生长速度均达到惊人的地步,又有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捕虫笼,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叶晗自然答应:“没问题,教授。”

叶教授也露出笑容:“刚才你询问的关于稀有品种繁育方面的问题,我专门做过研究,下午让助理发一份资料给你,里面记载得很详细。”

叶晗要的就是这个,眼眸弯起:“谢谢教授。”

接下来的时间,一行人又陆续考察了其他食虫植物。

捕蝇草夹子上的钢针闭合,透过缝隙隐约看到有昆虫困在其中;茅膏菜的叶片卷了起来,黏液让里面的猎物插翅难飞;瓶子草艳丽的花纹内部,似乎有昆虫落入,在灯光下浮现点点阴影……

一株株食虫植物长势极好且超会捕猎,颜色艳丽、植株茂盛,大片大片的分布其中,看起来异常活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它们仿佛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伊甸园,在这里欢快地住下,繁衍生息,努力成长,共同构成庞大的食虫植物展区。

这些食虫植物的种类,明明国家植物园均有栽培,居住的环境也是斥巨资打造,但付庆元跟在大家身后,看着里面色彩鲜艳、使出各种本领吸引昆虫的食虫植物,总感觉…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