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科研成果与大礼包(第2/4页)

叶晗让王洪年放出招标消息,先对比苗木的品相和价格。

至于具体的树种搭配和数量,相信这些经验丰富的园艺公司会给出完美的报价和策划案。

届时根据W04的立体图加以调整,便可确定最终方案。

2月初,郁博士等人的专利申请已成功受理,并完成了初步审核。

虽然专利的审核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根据递交的一系列材料,足以证明花间集研究所‘基于稀有兰科植物有性生殖的研究及批量培育’专利技术的真实有效性。

相关学术论文也在国家期刊上得以发表。

郁博士隐去了最核心的技术,将其余的培育过程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并将实验结果和多样性报告加以刊登,详细到无可指摘。

业内人士一看,就知道这项成果背后的重大科研意义。

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内的整个学术领域的震动。

无数人将目光投向了花间集。

继连续打破两次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培育出全国第二株银丝贯顶牡丹之后,对方又一次交出了可怕的成果。

稀有兰花的有性生殖!还是批量!

岂不是意味着,国内濒危的兰科植物有救了?

这是多么重大的研究成果!

诚然,由于兰花天然特性的原因,有性生殖的培育数量最多在几十株、上百株,远不及组织培养从1到1万的规模。

可两者的目的完全不同。

后者是为了将价格打下来,让兰花走入千家万户,降低大众心中野生兰花的价值,更好的保护它们。

而花间集则是为了维护物种的多样性,使濒危植物得以繁衍和传承。

数量根本不重要,传承的意义最重要!

更让大家震惊的是,困扰世界的难题不仅被花间集的研究人员突破,而且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

太可怕了。

“真的假的?”

“怎么这么快?”

“速度…堪比光速。”

“也不算。以前有不少人研究过,只是太难放弃了,成果是有的。”

“我们组织培养才进行了七八年,有性生殖居然出来了?”

“专利如果是真的,那我们走在世界的前端。”

“哪个团队这么厉害?什么来头?”

“我专门搜了主研究人员郁思明。中科院出身,毕业不到两年便被高薪挖去M国研究所工作,发表的学术论文众多,还在SCI刊登过两篇。”

“那确实非常厉害,是个天才。”

……

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科学统计与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①

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绝对是学术论文的顶级。

很快,叶晗就接到了来自国家植物园的叶华西教授、Y省热带植物园的许主任、林业局梁局长以及侯博士等许多人的询问。

叶晗一一回复消息:“研究成果是真的。

不过目前只完成了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的批量培育,其他兰科植物仍在研究之中。”

毕竟时间有限,取得野生样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

而且兰花种类不同,需要的培养基配比也有差别,目前只完成了叶晗从Y省带来的种苗培育,未作后续的研究。

等到3-5月份兰花花期到来,样本数量足够丰富,届时将开展更多品种的栽培。

相信经过植物营养液的灌溉,兰花种子的可用率也会大幅提升。

得到叶晗确认,中科院的两大研究所顿时坐不住了。

尤其是Y省热带植物园,它所在的地区本就是野生兰花的原产地,担负着保育稀有兰科植物的责任,肩上压力巨大。

若是有了这项技术,何愁野生兰花的族群不能壮大!

他们非常需要这项技术。

眼下专利仍在审核之中,自然不能透露核心技术,以防有人冒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