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吊舱(第2/2页)

不过客观的说这不能怪他们,这时期的战机顶多就是在机身下挂副油箱和炸弹,谁能想到还可以挂模块化吊舱额外增加战机的性能?

王学新能想到算不上什么本事,他靠的不是自己的脑袋和想像力,他靠的是历史知识。

有了吊舱这个概念后空空飞弹的研发就没有什么困难了,毕竟想要增加什么配件都可以自由的往吊舱内塞,需要注意的就是这吊舱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战机的起飞和机动。

其它的改动,就是把三挺机枪改为一挺机枪(取消了两翼的两挺机枪只保留机头机枪)。

之所以只留一挺机枪,是因为王学新认为在有空空飞弹的情况下作战模式已经改变了,或者可以说是部份改变。

“拉5”原本有四个挂架,左右机翼各两个,之后王学新又增加了一个翼尖挂架于是就有了六个挂架。

其实“拉5”对于载重是没多大问题的,它升级到“拉7”后就可以挂载600公斤的炸弹。

“拉5”之所以将炸弹重量限制在300公斤内是因为它的机翼是木质结构无法挂载太大的重量,否则机翼很可能会折断。

因为这个原因,直接把防空飞弹搬到飞机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一枚就重200多公斤,一侧机翼只能挂一枚,多挂一枚就超重了。

另一方面,就是防空飞弹射程达到10公里,而空空飞弹射程只要求3公里。

虽说射程越远越好,但此时空空飞弹的射程如果是10公里就是极大的浪费。

原因是八路军带到空中的雷达其探测距离才只有十几公里。

十几公里外探测到敌人战机,飞行员需要一些时间做出反应,然后敌机就已经进入三公里左右的范围了,到时即便飞弹的射程是10公里也只需要打3公里甚至更近。

从这两方面考虑,王学新就决定将空空飞弹缩小:减少射程减轻重量,将每枚空空飞弹的重量控制在100公斤内,这样刚好一架“拉5”能带6枚空空飞弹升空。

这改进方案显然比一架“拉5”只带2枚空空飞弹升空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