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抢救大清朝,出卖大清朝

老太太的话一出口,在老太太右手边都赐了个绣墩坐着的两位五大三粗的蒙古王爷,就都慌了神了。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年纪,长了张和老太太同款,也是多阿玛(多尔衮)最爱的大饼脸的王爷张开就问:“姑奶奶,大清要完了,咱们科尔沁十旗可怎么办呢?”

问话的这人叫老太太“姑奶奶”,自然是老太太的侄孙子,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班第了。

这次被布木布泰调入京师的五万“科尔沁铁骑”,就是由这位班第王爷和另外一位内扎萨克蒙古科尔沁部世袭多罗郡王毕里克图担任主帅、副帅的。

那毕里克图“毕王爷”年纪和班底仿佛,但是辈份却矮了一辈,他是布木布泰的侄曾孙,所以他得叫老太后“曾祖姑母”。

“曾祖姑母,不是说即便没了关内,咱大清还能守着关东、朝鲜、蒙古的地盘和大明继续对峙,怎么都不是一个大辽的局面,怎么就要完了?”

布木布泰看了看自己的这两个娘家晚辈,长叹一声说:“咱大清想做大辽,可是人家大明愿意当大宋吗?再说了,大辽之所以能称为大辽,是因为宋太宗两次北伐燕云皆败于大辽之手。若是宋太宗在高粱河大获全胜,灭了契丹人的心腹精兵,大辽还能雄踞塞外?”

“这,这可如何是好?”

“大清要完了,咱们科尔沁十旗可就惨了……”

两个蒙古王爷也急了,他们科尔沁蒙古人可不比其他那些苦哈哈的蒙古人,他们是大清股东啊!从努尔哈赤时代起,就跟着后金天兵吃香的喝辣的,不仅屡屡跟随后金(大清)天兵入寇中原,还帮着努尔哈赤、皇太极欺负蒙古同族。

大清要完了,漠南漠北的其他蒙古部落还可以改换阵营,认大明当主子,而科尔沁部……搞不好要跟着陪葬啊!

“太皇太后,臣以为大清未必就完了,还是可以救一下的。”

还想抢救一下大清朝的是索额图,他比那俩蒙古人更惨,科尔沁部好歹会游牧,大不了“游”走,“游”远点,应该还是可以活下去的。毕竟这世界大得很!

可是他索额图是满洲人,能往哪儿跑?跑去罗刹投裕王?还是逃到太平谷闭谷自守?

这两条路子乍一看也还行,但实际上要走通没那么容易。

去罗刹国当“索额图夫”路太远,根本带不了几个手下,一个光杆大臣跑去也干不了什么。

去太平谷路也不近,但还是可以多带一些人,可问题是西方那块地盘是大清、大周联手打下来的。现在大清要完,而吴周好像还能蹦跶一阵子,吴应麒那老小子会不会来个转进西域,夺了太平谷福地?

所以对索额图来说,上策还是抢救大清朝啊!

“怎么救?”老太太问。

“太皇太后,依臣所见,如今咱们和杨起隆都在一条船上,还是应该同心协力,一起把陷在山东的八万大军给抢救出来!有了这八万大军,咱大清可以凑出来的军队还能有小二十万,即便不能在北京和明军决战,退一步也能撤去关外。以后只要爱新觉罗的满洲,科尔沁的蒙古和杨家的朝鲜可以齐心抗明,大清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老太太听索额图这么一说,除了一声叹息,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如果……能把困在山东的八万大军救出来,大清努力一下还真能凑出二十万大军……可问题是要救出这八万大军,大清就得把北京城内能搜刮出来的军队全部派去前方!

可就算那样,再加上被困的八万大军,大清朝最多就能拿出十几万军队……即使已经占了山西好多地盘,最近正忙着从晋商那里往外抠银子的吴应麒也同样出兵,能凑出二十万军队也到顶了!

而明军的北伐军有四十万!而且还有随时可以补充进正规军四十万民夫……二十万打四十万(八十万),优势在谁,还不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