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人身上都是优点(第4/5页)

这位私兵姓李,年岁也不大,十八九岁,虽然功夫不怎么样,但是很忠心,昨日他挥舞着大刀“嗷嗷”冲出去的画面虽说事后想起来很惹人生笑,但是在当时还是很让人感动的,石清莲给他提到了自己身边,日后专给她当车夫,打下手。

带了一个私兵,墨言和双喜都放心多了,他们一行四个人出门转悠了两圈,石清莲视察了一遍四周的铺子,查了查月内流水,只觉得暴富生活指日可待,人生除了从未包过小倌唱戏以外毫无遗憾了。

他们还逛到了交给石清叶打理的书斋去。

时下书斋颇为流行,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和时文,古画,孤本,诗词本,还有一些话本,每个书店还会供养一些写手,专门用来写一些时文和话本,大肆誊抄后用来贩卖。

在大奉,开书斋是文人骚客长爱干的事,一般书斋内还会给配上茶桌,用来饮茶,谈论诗词,请来琴师弹奏,以此为风雅。

若是有些斋主有才气,还会在斋内出对子,写诗词,若有人能对上,或补上下半阙,就会给一些奖品,所以大奉读书人经常来书斋内讨生活,以前顾时明家中贫寒时,便会来书斋内替人抄书,或者写时文售卖。

总之,开书斋,对于读书人来说不是掉价的事,石清叶空有一身好文采,后来入了刑部,就都搁下了,为官者不可沾商,所以这斋名义上还是石清莲的,石清叶只是代为打理,但也让他乐的见牙不见眼。

一家书斋铺子,盘下来要好几千两呢,他若不是借了石清莲的光,得攒多久才能开一个铺子啊!

他开了书斋之后,便将以前诗社里的一些朋友都请过来了,一群人在他的书斋内吟诗作对,好不快活。

唯一不快活的,是顾时明也在。

自打石清叶知道石清莲跟沈蕴玉互相爱慕之后,他便没有脸去面对顾时明了,顾时明又一次与他说想去邀约石清莲来看书的时候,石清叶只能充满愧疚的看着他,然后匆匆避开。

石清莲他们途径书店的时

候,还远远瞧见了书斋里面一片人,颇为热闹,似乎是在争论时下的假铜币案。

石清莲对假铜币案简直是深恶痛绝,身为最大受害人,她果断提着裙摆,下去听这群人谈论了。

书店也允女子入店,男女皆可入座,氛围也较宽松,石清莲寻了个茶座坐下,便有书斋内的小书童来为她沏了一杯茶。

茶是普通的茶叶,但香气很足,入口馥郁,石清莲捧着茶杯喝,双喜和墨言站在她身后,李私兵站在一旁,竖起耳朵听周遭的动静。

书斋内四处都是高谈阔论的动静,最开始还有人在谈论诗词和最新的话本,但是很快,所有人都开始讨论假铜币案。

能来此处的都是文人才子,还有一部分本身就是要准备科考的学子,国子监和龙骧书院的都有,他们对时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大部分人都在讨论假铜币带来的害处。

“民生艰难啊,那些一日只赚几十个铜板的人,回家一看,是假铜板,一家老小都挨饿,谁受得了呢?”

“据说,这假铜币最开始便不是在坊间流传而来的,而是从钱庄流传出来的,没瞧着大家都用上了吗?后来发现了,钱庄便不承认了。”

“听闻那财来钱庄前些日子被锦衣卫给封了,好似就是跟这铜币案扯上关系了!”

“钱庄若是出了问题,那肯定是朝廷出问题了,这些钱庄,都是在朝廷府衙里挂了号才允许开办的,想来此事不小。”

一群不知道内幕的人说了半天,也只能说出来一句“此事不小”。

而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现在很多商铺都不收铜币了。

至于这假铜币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

“听说是从一些江湖帮派中流传出来的。”有人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道:“那些江湖人,不知道从哪儿找来的铜模和制铜币的法子,若不是他们拿不到官铜,只能拿差些的铜来混杂,说不准就能以假乱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