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亡国之君13(第2/5页)

二十年前,永庆帝登基。

他登基那几年,是朝中党争最严重的时候。文臣与武将的争斗已经到了水深火热、你死我活的程度。

当时的文臣一系是以季家为首,武将一系是以姚家为首。

为了平衡局势,永庆帝将季氏女和姚氏女纳入宫中,并先后封妃。

南流景抿了抿唇:“……老师口中的姚氏女,可是我的母妃?”

姚容点头:[不错,那正是你的母妃。]

姚家无论嫡庶,无论男女,数代镇守边疆,英勇奋战,浴血杀敌,马革裹尸。

战功赫赫,也门庭凋零。

只有姚容这么一个适龄的女子,她必须代表家族入宫。

南流景第一次接触到母妃死亡背后的真相:“那季氏女,就是贵妃了。”

[是啊。那时候宠冠六宫的丽妃还没有入宫呢。]

前朝有季家和姚家,后宫有贵妃和姚容,局势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持续到了姚容有孕那一年。

或许,祸端早已埋下。

只是姚容怀孕的消息,成为了点燃火|药|桶的那点火星。

在姚容怀孕三个月时,边境异族开始小动作频频,他们不断派出小股军队袭扰百姓,令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姚老将军因常年征战留下了很多暗伤,从边境退了回来,在京都疗养。

但姚容的大哥、二哥和弟弟都留在边境前线。

他们三人敏锐发现了不对,预测异族要对大烨大规模战争,上书请朝廷早早做好准备。

这封折子被永庆帝和季玉山一同压了下去。

在姚容怀孕五个月时,边境的情况越发糟糕,有斥候发现了异族军队活动的痕迹,姚大将军八百里加急上报给朝堂。

姚老将军清楚自己儿子的性格,若非有十足把握,是不会上这封折子的。所以姚老将军请求朝堂调拨粮草、调集军队支援边军。

最后,永庆帝同意了此事。

但因为粮草拖拖拉拉,迟迟没有到位,异族军队想办法切断了边军的后援,导致边境战局糜乱。

永庆帝一下子慌了,给姚老将军调了一支军队,让姚老将军带着军队和粮草火速去增援。

可怜姚老将军本就上了年纪,还要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就怕晚了一步来不及。

然后,他赶上了。

他救下了被围困住的边军,还组织起了有效的反击。

但后来的发展,总让人有种错觉,也许姚老将军赶上的——

只是姚家和三万精锐的末路。

姚老将军、姚大将军和姚二将军战死沙场,姚小将军不知所踪,三万精锐近乎被敌人全歼。

这样的伤亡无异是惨痛的,但在完全落入下风的情况下,姚老将军他们还是尽可能去杀伤敌人。

此战后,异族军队退回草原,边境战火停歇。

永庆帝大悦,下令追封姚老将军、姚大将军和姚二将军。

就在他们的棺材即将运到京都时,有几个侥幸逃出来的副将竟然状告姚小将军贪功冒进。姚老将军他们就是为了救援姚小将军,这才急急忙忙出兵,以至于落入敌人的圈套。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国家柱石”、“大烨脊梁”这样的名头,需要数代人持续一百年多的牺牲才能换来,却可以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葬送。

多么可笑。

何等可悲。

[大烨朝有超过半数武将,或是与姚家沾亲带故,或是由姚家一手提拔。再加上姚家镇守北边上百年,北边百姓信任姚家,胜过信任皇室。]

[永庆帝早就视姚家为眼中钉了。]

南流景深吸一口气,他的胸腔满是悲愤,但越是愤怒,他越是能保持头脑清醒:“老师,我有一个地方想不明白。”

“当时姚家的青壮年几乎都战死了,不管怎么样,姚家都回不到从前的地位,更威胁不到永庆帝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