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从现代穿回民国20(第2/4页)

“四年。”樊向雪说,“老金已经功成名就,他有风花雪月的心思,但我在成为女中老师之前,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其它事情。”

“我也跟老金说明过。”

金风醉笑道:“其实我一开始是有些风花雪月的心思在,但后来我听向雪说了她名字的由来。”

“向雪……”叶鹤栖轻轻念了遍这个名字,有些不确定道,“向学?”

樊向雪莞尔:“对,我从那个家里逃出来后,就改了自己的名姓。”

“原本是打算直接叫向学的,但我娘说这名字不够好听,我就把学改成了雪。”

金风醉继续道:“那时我就觉得,如果我继续用轻浮的态度接触向雪,就是看轻了她。”

“再之后看到她一步步向前走,我就觉得,她以后会不会和我在一起,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应该成为更好的人。”

这也是金风醉特意写文章声援叶鹤栖的原因。

叶鹤栖的那篇文章,完全说到了金风醉的心坎里。

樊向雪说:“我和老金在一起后,总有不少人说我是为了配得上老金,才会努力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但事实上,我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金风醉故作唉声叹气,对叶鹤栖抱怨道:“所以我说了,如果不是我还算有点用,也还算有点钱,长得也还算可以,她根本就看不上我。”

叶鹤栖再次被逗得大笑起来。

“可惜几乎没有什么大学招收女生,不然我肯定会继续学业。”说到这里,樊向雪的声音里都带了些遗憾。

根据1913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而大学不设女校不招女生。[注]

在五四运动之前,华国仅有的三所女子大学,均为教会女子大学。[注]

但实际上,目前在这几所女子大学里毕业的学生,是不能被授予学位的。

也就是说,教育部并不承认她们的学历。

叶鹤栖对这段历史不太了解,但她隐约记得,就在不久以后,教育部会出台一项新的章程,将男女同校纳入制度体系,女性在高等教育中逐步获取地位。

所以叶鹤栖从未来的结果回应当下的现状:“再过不久,教育制度一定会进行改革。到时女性就不需要再上什么女中,也不需要再上什么女子大学了。”

樊向雪和贝涟对视一眼。

她们看不到未来,但她们站在当下,展望未来。

“你说得对,现在的教育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教育部一定会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

聊完了这些正事,几人又随意闲聊起来。

贝涟问姚容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姚容道:“我打算一边继续学习,一边找个赚钱的营生。”

贝涟问:“打算找工作吗?”

姚容道:“我还没想好。”

贝涟道:“如果你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也可以来《妇女时报》。”

姚容谢过贝涟的好意,不过心里已经排除了这个选项。

以她目前表现出来的才能,贝涟能够提供给她的,应该是一个工作内容比较简单的岗位。

贝涟是好意,但这并不符合姚容的规划。

至于要从事什么行业,姚容也心中有数了。

于是姚容刻意开启了衣服话题,说她不喜欢西式的长裙,又觉得中式的大褂太臃肿松垮,缺乏美感。

这个话题瞬间引起了樊向雪和贝涟的共鸣。

姚容状似无奈道:“除了生活方式外,我们的衣着观念也应该有所改变了。”

叶鹤栖悄悄竖起了自己的耳朵,在旁边听着几人的闲谈。

一个熟悉的名词跃上她的心头——

旗袍。

这种服饰,几乎成为了民国的一大显著特征。

以前读书那会儿,叶鹤栖听说过一种说法,是有关旗袍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