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正好用以激励将士们建功立业

“是啊,此事的确是一个大难题,朕也甚是犯愁,不知道该当如何才能解决。”

官家亦是幽幽一声长叹,目光落在了那难色满脸的蔡京身上,然后又眼神一歪,落到了童贯身上。

蔡京都搞不定的政务,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

童贯躬身垂首,很是谦虚地表示,奴婢只是精于军事,对于治政方面,实在是无能为力。

“此等国策,还是由蔡相一肩担之,奴婢就不再妄言,徒若笑柄……”

听得此言,蔡京顿时心中一梗,扫了一眼童贯,心中连骂了好几句家乡垃圾话。

可也知道,自己都想不出更好的点子,他一个太监,难道还能比自己更聪明?

“莫非,除了朝廷命诸州县组织百姓迁徙之外,蔡爱卿就再没有第二条良策不成?”

官家赵佶没有理会二人的小心思,而是继续朝着蔡京开口相问。

蔡京薅了半天花白的长须,最终只能硬起头皮摇了摇头。

“请恕老臣无能,除此之外,老臣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良策。”

直到这个时候,官家这才从容不迫地一笑,手指头轻晃了晃。

“朕倒有个想法,可以解决那光复旧土百姓迁徙之难题,还能够让那些重归我大宋的疆域一旦有敌来犯,便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招募到经验丰富的将士抵御入侵外敌。”

蔡京与那童贯都甚是吃惊的把目光落在了官家那张笑眯眯的脸庞上。

如果你说你修真很有心得,又或者是艺术造诣又有突破,我们还能相信。

但你说你那玩了修真、搞艺术,跟女人勾来拦去的脑子,居然比我们还懂国家大政,这可当真是太阳从西边出了。

看到二人那副震惊中满是不信的表情和眼神,官家暗暗撇嘴,咋的,看不起朕如此英明神武?

蔡京已经第一时间低下了脑袋,满脸堆笑地朝着官家一礼。

“老臣鲁钝,还请官家明示。”

“朕所言之策,乃是昔日秦汉之时都曾经用过的:功勋授田制。”

“功勋授田制,老臣似乎听闻过。”蔡京眼前亦是一亮。

……

迎着这两位心腹重臣那震惊的表情,好歹已经提前做过了功课的官家洋洋得意地显摆了一番那功勋授田制的利与弊。

而且,光复的旧土,正好处于大宋边陲之地,那种地方,很容易会发生与外族蛮夷的摩擦。

你要从其他地方迁徙老百姓去,很容易引起纷争,重要是,那些普普通通,只能在地里边刨食求活的老百姓。

又怎么可能是那些弓马娴熟的外族蛮夷的对手?

但是如果采取功勋授田制,那可就不一样了,首先能够在边塞新占之地获得田地的都是有功的将士。

他们在战争结束之后,正好可以留在授田的边塞之地耕作。

他们留下,自然亲人家眷都会前来,自然人口也就可以留滞在了当地。

更何况这些有功的将士,哪一个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司机。

一旦有事,他们可以第一时间招募成军,抵御外族蛮夷的来犯。

甚至流贼小患,都不需要朝廷另外派遣兵马,将当地的这些将士再一次招募起来,就可以解决掉。

蔡京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官家赵佶,听着官家这番已经十分熟悉的见解。

不得不承认,官家的这个办法,用在新占之地,那是再好不过。

朝廷不需要去头疼该怎么去劝说百姓迁徙边镇之地,甚至还能够省下一大笔的费用。

也不必担心某些官吏干出什么人神共愤之事,导致出现重大变故。

就连童贯,也是听得两眼放光,的确这军功授田制,倘若是在大宋境内实施,那就是典型的不现实。

但是在那光复的旧土之上,那些重新夺回来的领土上,把那些土地拿来授予将士们。